在沒有真正的“球”的情況下,第一個問題是判斷這個“球”應當是什麼。例如,在做生意的時候,售貨員可能以為他自己是個球,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表情和風度上。也許,他會認為商品是球,詳細介紹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實際上,蓋爾衛主張,在做生意時,“球”應當是買主。看著顧客就像運動員看著球一樣——球的“紋理”就是顧客的一個哈欠、一次目光的移動、一種聲音的變化等等。即使你沒有做成這筆買賣,你也會從顧客反感的跡象中T解到推銷商品的方法有什麼地方不妥當。
(2)信任自己
一號自我,這個內部知情者,是很會吹牛的。它經常認為實幹家二號自我是不可救藥的,並對它說:“你什麼事也幹不好!”
這是錯誤的。一號自我不僅不應當批評二號自我,還應當對人的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二號自我在完成諸如穿針引線、係鞋帶或者開汽車這種配合巧妙的日常工作時,我們都會無意識地去信任它。然而當接受較大的、涉及自己成就在內的任務時,由於與我們自己的形象利害攸關,我們就不敢讓無意識的二號自我獨自去幹了。
我們怎樣7]-能學會信任二號自我呢?當然是通過實踐!“管它三七二十一!”蓋爾衛勸告人們。在特殊的競賽場合,比如說滑雪拐彎的時候,向高爾夫球輕輕一擊的時刻,或者是演奏貝多芬奏鳴曲的高難度章節時,不管幹得正確與否,都要讓一號自我的判決暫停下來。舉例說,在網球場上,蓋爾衛讓學生們對準一個罐頭盒擊球,而不在意是否能擊中它。他要求他們首先想像這個球擊中罐頭盒,然後再觀察它實際上落在哪裏。隨著球一個接一個地打出去,二號自我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了糾正,球離目標越來越近。
(3)集中注意力於正在發生的事
一號自我是不會相安無事的,除非讓它幹點有用的事——可以讓它觀察和監視二號自我的工作。然而,這種關注應當集中於正發生的事情上,而不是集中在你擔心或者希望發生的事情。比方說你正在滑雪,當雪橇插入雪坡的時候,去體會腳的感覺而不要想到摔跤。“擔憂往往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提心吊膽,”蓋爾衛寫道,“但是,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需要完成的動作上,成功的希望往往是最大的。”
清醒的認識應當包括對你麵臨的所有情況有一個客觀的估計。當你看到下麵一個雪坡時,一號自我可能說:“那個坡不妙,昨天查理就是在那兒摔的”。事實上,雪坡並沒有什麼“吉”、“凶”之分,隻是具有不同的特點罷了。如果沒有一號自我提出的擔憂,二號自我會以更加敏銳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特點。
(4)不要擔心輸贏
蓋爾衛確信,擔憂是一號自我對二號自我采取的危害最大的一個花招。它使肌肉和神經高度緊張,這是造成誤差最常見的原因。蓋爾衛斷定,隻有當一號自我停止讓人受不了的發號施令的時候,二號自我才能達到最佳競技狀態。
如果你停止了有意識的爭取,你就能夠用蓋爾衛所謂的“運用自如”的方式完成任務。二號自我不會辜負潛能,這種能力是它天生的本領加上從實踐中所學到的東西總和在一起形成的。蓋爾衛發現,人們愈不為結局擔憂,他們多半就幹得愈漂亮。“‘放得開’其他運動員最好的評價,是對網球運動員或任何這說明他覺得自己不會損失什麼,”蓋爾衛說,“他不為後果擔心,隻是一心一意地把比賽進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當一個人達到這種境界時,結果卻往往是最好的。”
(5)不要懷疑自己的潛能
自我懷疑幾乎總是把懷疑變成現實。當一位打高爾夫球的人一踏上草場心裏就開始嘀咕,他準會輸4個球,結果真是這樣。隻有當你製止一號自我發言,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發生的事情上,才能排除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在蓋爾衛舉辦的學習班上,一位女生聲稱自己一當眾發言就“嚇得要死”。她怎麼會知道自己害怕呢?蓋爾衛問道。這是因為,她說,她的膝蓋抖個不停。蓋爾衛畫了一段從0到9的尺度,讓她測一下膝蓋抖動的幅度多大。“大概在9的位置上。”她說。她的聲音已經平靜了一些了。然後,蓋爾衛說服她麵對全班同學,這位女生竟然擺脫了恐慌。當她膝蓋的抖動降低到接近零時,她已經能對班上的同學談她自己的體會了——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當眾發言。從那以後,這位女生終於成為一名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
身負使命的蓋爾衛很少感到缺乏自信。他認為,對於內心競賽和它的全部細節的更廣泛的了解,可能對我們整個社會有所裨益。不論這一點是真是假,打好內心競賽這一仗至少能夠加速實現任何個人的成功計劃,這方麵的證據是強有力的。
回到下一個問題,個人開展“內心競賽”與個人誌氣相關。
誌氣,是一種對外界刺激感應很敏銳的東西,而且它在一旦被喚醒之後,仍需不斷的教育和鼓勵,誠如有音樂、藝術天賦的人必須注意培養和支持一樣,否則,誌氣和才能,會像鮮花一樣,容易枯萎或凋零。
假使我們有誌氣而不想去實現它,那麼我們的誌氣將不能保持一種銳利而堅定的狀態,我們的天賦也變得遲鈍而失去能力。
愛默生說:“我所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使我盡我所能的人。”
也就是說,“盡我所能”是我自己的事。不是盡拿破侖或林肯所能,是盡我自己的所能。我能夠在我的生命中貢獻出最好的、抑或最壞的,能夠運用我的能力到10%、15%、25%,抑或90%,對於世界、自己,都將產生非常不同的結果。讓我們看看下麵這一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