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修煉智慧2(3 / 3)

同樣地,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管道,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管道往上晉升。這種策略,稱之為“彼德迂回法”(Peter'sCircumambulation)。

可是,在投注時間和精力於采用“彼德迂回法”以前,你得確定你的情況真的符合“彼德瓶頸”——換句話說,在你上麵職位的人確實是個擋路人。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升,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隻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他將獲得晉升,屆時出現空缺,你的貴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要有彈性

每個貴人所能幫助你的,有一定的極限。打個比方說,經驗老道的登山者固然能夠幫助較弱的登山者和他爬得一樣高,但是這名帶頭人必須再往上爬才能再提拔那名後進的登山者。

然而,假使第一位貴人未能爬得更高,那麼被提拔者勢必再找尋另一個能爬上高位的貴人。

因此,請隨時作好準備,在時機來臨時便轉而效忠另一個職位更高的貴人。

“新貴人永遠是最好的貴人!”

(5)爭取多位貴人的提拔

“多位貴人的共同提拔,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指貴人人數乘以個別提拔效果)。”(胡爾定理)乘數效果的產生,係由於這些貴人在他們的談話裏,不斷地互相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他們決心提拔你。假使你隻有一個貴人,你便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所以,“擁有多位貴人便能獲得晉升的機會。”

2.嘴甜手巧,李蓮英倚靠太後巧升“官”

清朝的大太監李蓮英,可以說是臭名遠揚,他是怎樣躋身權貴的呢?靠的是苦鑽梳頭技術,贏得了慈禧太後的寵愛。

李蓮英,河間縣人。出身貧苦,自幼喪父,曾因私販硝磺(製火藥的主要原料,屬違禁品)被送進縣城監獄。出獄後,他靠鞣製皮革,修補皮鞋為生,綽號“皮硝李”。

李蓮英的一個同鄉名叫沈蘭玉,此人在宮中當太監發了家,於是李蓮英也去了北京,托沈蘭玉介紹他入宮當差。但是,李蓮英長得粗醜,年齡又大(超過了16歲),進宮的機會是很小的。李蓮英並不死心,還是經常到闥闥房(內監的公共場所)找沈蘭玉拉關係。有一天,他在闥闥房聽見幾個梳頭太監唉聲歎氣地聊天,說是西太後要梳一種時下流行的新巧發髻,前後換了幾個梳頭的太監,都不“稱意”,他們隻好天天挨打,連“護身”都快打爛了……清代宮廷對內監的管理極為嚴格,稍失職犯過,甚至毫無過失,隻因“聖上”或“主子”心情不好,看著不順眼,也動不動就是“板刑”、“杖刑”侍候。板刑是長五尺,寬五分的青毛竹板;杖刑是長五尺,圓五分的實心青竹。行刑的時候,把受刑者頭著在地,使臀部突起,一人按頭,兩人按手,兩人按腿,使之一點也不能躲閃動彈,然後由一人掌刑,一人數數。

被打的太監還要一麵挨打,一麵喊:“饒恕奴才吧,下次不敢了。”慈禧心狠手辣,喜怒無常,責打太監是家常便飯,有時一日之內,她就可以責上百名太監。她還搞“連坐法”,一個太監犯錯,當班的同類太監也要陪著受罰。太監們為了減輕痛苦,當班時都在大腿上綁兩塊一尺長、五寸寬的牛皮,這兩塊牛皮被太監們稱為“護身符”。

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李蓮英一聽就想: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他不聲不響地走出闥闥房,就往妓院、娼家跑,跑去做什麼呢?跑去學梳頭!因為是會梳妝打扮的能手都在那裏呢!李蓮英機靈過人,嘴甜手巧,而且這是有關他一生前程的手藝,他能不盡心盡力的學嗎?他很快掌握了這門手藝,並請沈蘭玉推薦他進宮。梳頭房太監總管,聽說來了一位梳頭巧手,會梳時下流行的最新發式,就像得了救星一樣高興。李蓮英旗開得勝,第一天當值班侍候“曉妝”,就贏得了慈禧的歡心。從此以後,給慈禧梳頭就成了他的“專差”,也免去了梳頭太監的“杖刑”、“板刑”,以至當他休息時,那些太監們寧願自掏腰包賄賂他,隻求他不要休息,仍負責侍候西太後的“曉妝”、“午妝”。

李蓮英還深入研究慈禧太後的心理,慈禧太後最怕梳頭掉頭發,李蓮英就一邊給慈禧梳頭,一邊講笑話或市麵上聽的軼聞趣事,借此分散慈禧的注意力,而把梳掉的頭發,悄悄地裝入靴筒之中。他梳的頭樣式好看,又不掉頭發,深受慈禧喜歡。

就這樣,靠梳頭技巧,李蓮英當了內務府大總管。

3.厚顏無恥,楊國忠攀皇親一步登天

楊國忠是唐玄宗時一有名的大奸臣,他本是無賴之徒,好飲酒,喜搏戲,不事營生,窮則四處乞貸,行為不端,因此受到鄰裏宗親們的鄙視。到了30歲,由於劣跡昭昭,在老家實在混不下去,被迫遠走他鄉,入蜀從軍,投身士伍。節度使張宥討厭他的為人,借故將他痛打一頓,其行為有所收斂,終於弄了個都尉的小官。後丟官,無以謀生,連家都回不了,幸有四川富豪於仲通給了點接濟,才勉強渡過難關。後來,他的一位遠房堂妹楊太真(即楊貴妃)得到玄宗的寵愛,在一些富豪的幫助下帶著財物,楊國忠進京找到楊貴妃。這楊國忠在楊貴妃父親死時,曾赴喪料事,以護視為名,出入其家,並與楊貴妃的一個姐姐(此人後來被封為虢國夫人)私通,仗著這層關係,常見貴妃姐妹。當時虢國夫人剛喪夫寡居,二人一見,立即火熱起來,很快遂行淫亂。唐玄宗本與楊貴妃三姐妹都有私情,三人出入宮廷,玄宗直呼為姨,在楊氏姐妹的幫助下,楊國忠終於飛黃騰達起來,一直升到宰相的高位,連李林甫這樣善於權謀的大奸臣,也不敢得罪他,拿他毫無辦法。

楊國忠從無賴之徒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由此可見裙帶之風的厲害。

厚黑之士的聰明之處不在於利用已有的裙帶,這連傻子也會利用。厚黑之士的聰明之處在無裙帶、硬創造出一個裙帶來。要創造裙帶也非易事,沒有臉厚心黑的功夫是不行的。

4.亂認老鄉,徐世昌廣拉關係步步高升

北洋政府時期前後有七個總統及執政首腦,他們中有六人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無一兵一卒之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凱,投其所好,寅緣時會,扶搖直上,外而疆折內管樞府,最終躋登總統寶座。

徐世昌,清鹹豐五年九月(1856年10月)生於河南開封,城內的雙龍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時代活動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個籍貫;據徐氏家譜考證,徐世昌的遠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鄞縣,這是他的第二個“籍貫”;乾隆年間,徐家又從北京大興移居天津。徐認為大興是他的第三個“籍貫”,天津是他的第四個“籍貫”。

別人也許會覺得有這麼多“籍貫”是個麻煩,而徐世昌卻利用這多處籍貫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凱論河南同鄉,跟馮國璋、曹錕論直隸同鄉、與錢能訓、孫寶琦論浙江同鄉。涉足社會,處處得到“同鄉”的幫助。

徐世昌和袁世凱可算是地道的河南同鄉,袁世凱的嗣父袁保慶在河南團練大臣毛昶熙處充當營務處長時,住在開封城內,恰和徐世昌的父親徐嘉賢是同僚,又是一牆之隔的近鄰。徐世昌比袁世凱大4歲,少年時代二人即是穿開襠褲的朋友,後來徐、袁二人義結金蘭。1895年,袁世凱受命於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徐世昌利用少年時代的友情向袁示意,竭盡逢迎,袁任徐為參謀營務處總文案,徐自此發跡。

5.借雞下蛋,小羅斯福利用堂叔之名

美國曆史上出現過兩個羅斯福總統,老羅斯福是指西奧多·羅斯福,小羅斯福是富蘭克林·羅斯福。老羅斯福與小羅斯福是叔侄關係。

小羅斯福入哈佛大學以後,一直想出人頭地。哈佛同美國其他大學一樣,把體育活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可羅斯福的體格使他不能在這方麵有所發展。他太瘦弱了,身材較高,但體重卻不及常人。因此,橄欖球隊、劃船隊都未能入選,隻能幹個“拉拉隊”隊長。女孩子們打趣地叫他“媽媽的乖兒子”(由於他有紳士的派頭),“羽毛撣子”(由於他身材細高)。在體育方麵是毫無出路了,小羅斯福決定另謀他途。

他看中了哈佛校刊《緋紅報》。做校刊的編輯是引人注目的,然而這並非易事。為了達到目的,他巧妙地利用了其堂叔老羅斯福的影響。

老羅斯福當時正擔任紐約州州長。一天,小羅斯福來到堂叔家裏,稱哈佛學生都很崇拜老羅斯福,尤其想聽聽老羅斯福的演說,一睹州長的風采。老羅斯福一時興起,來到哈佛發表了一場演說。演說從頭至尾都是小羅斯福一手操辦,而且,演說完後,老羅斯福又接受了小羅斯福的單獨采訪。這樣一來,校刊編輯部便注意上了小羅斯福,認為他有當記者的天才,於是吸收他做了助理編輯。

不久,他的堂叔作為麥金來的競選夥伴與民主黨的布賴恩競選總統。哈佛大學校長埃利恩特的政治傾向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小羅斯福決定再充分利用這次機會,向主編提出要采訪校長。主編認為這是徒勞,而小羅斯福卻堅持要試試看。

埃利奧特接見了這位一年級的新生。麵對威嚴的校長,小羅斯福並沒有被嚇倒,他堅持要校長表明自己將投誰的票。埃利奧特很賞識他的勇氣,很高興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此後,不但《緋紅報》上刊登了小羅斯福采寫的獨家消息,全國各大報紙也紛紛轉載。小羅斯福一時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臨近畢業時,他當上了《緋紅報》的主編。

小羅斯福大學畢業時,除哈佛圈子裏的人外,公眾們誰也不知道他。1904年,他不顧母親的反對,宣布與遠房表妹埃利諾·羅斯福訂婚,1905年3月17日,他們在紐約舉行了婚禮。小羅斯福特別邀請了在總統任上的堂叔參加。舉行婚禮那天,賓客如潮,但大部分人是為瞻仰總統風采而來。經過這次婚禮,小羅斯福的名氣便大了。

小羅斯福三次巧借堂叔的力量和威名,抬高自己,達到了出人頭地,引人注目的目的。“拉大旗作虎皮”是一條為人常用的謀略。

四、忘恩負義,鳥盡弓藏走狗烹

忘恩負義,實乃小人之舉,為正人君子所不齒。然而欲行厚黑之道,必須能夠做到無視他人的責難、奚落和誹謗,同時能履行自己認為正當的職責。唯有夠厚、夠黑,才能讓自己宏大的計劃無情地展現出來。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唯其如此,才是一位地地道道、名符其實的厚臉、黑心實踐家。

1.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鳥獸盡,良弓藏。趙匡胤從後周手中搶過皇位之後,帶領手下將士南征北戰,基本上統一了中原一帶。後又平滅了南唐,江山一統,天下太平,於是漸漸覺得那些戰時曾流血賣命的把兄弟們無用起來。他們不但與自己分享榮華富貴,而且個個手握兵權,若一旦有哪個嫌自己官位不過癮,發難造反,局麵就難收拾了。但要向眾弟兄下手,又怕天下人氣憤。且每位弟兄手下都有一大批親信,激起他們手下叛亂,自己的皇位也是坐不穩。怎麼辦呢?想來想去,他想到了“酒”字上。以酒遮臉,讓眾弟兄交出兵權。大家若照辦,這事就解決了。若有人發難反對,就用醉酒瘋話掩過去。

主意已定,說幹就幹。第二天,他召來那些與自己並肩戰鬥過的手握兵權的把兄弟們,飲酒談笑,開懷痛飲,直喝到紅日西沉,個個眼亮臉紅。趙匡胤看差不多了,於是講起往事,誇了這個勇猛,又誇那個忠心。最後歎一口氣說:“若永遠生活在那段日子裏多好!白天廝殺,夜晚倒頭就睡。哪像現在這樣,夜夜睡覺不得安寧!”眾兄弟一聽,關心地問:“怎麼睡不穩?”趙匡胤說:“這不明擺著嗎,咱們是把兄弟,我這個位子誰也該坐,而又有誰不想坐呢?”大家一聽趙匡胤說出這等話來,一個個麵麵相覷,感到事態嚴重起來。大家想到劉邦得天下後逐個殺功臣的曆史舊事,一個個膽戰心驚,跪在地上說:“不敢。”趙匡胤看預期效果達到,順勢窮追下去,說:“你們雖然不敢,可難保手下人不這麼想。一旦黃袍加在你們身上,就由不得你們了。”大家一聽,明白趙匡胤已在猜忌大夥了。大家一看他動真格的,嚇得在地上叩頭不敢起身,求趙匡胤想個辦法。趙匡胤說:“人生暫短,大家跟我苦了半輩子,不如多領點錢,回家過個太平日子,那多幸福。”大家忙點頭說:“照辦。”

第二天,舊日的那些功臣們一個個請求告老還鄉,交出兵權,領到一批錢,回家過富翁生活去了。

2.鄭厲公過河拆橋得君位

鄭武公時,曾在廢立太子上留下過後患。他兒子鄭莊公也是如此,晚年想廢掉太子忽,立次子突,結果被謀臣祭足勸住,但自此給小兄弟倆留下芥蒂。莊公一死,太子忽即位,因公子突的母親雍是宋國人,突便跑到宋國去了。

忽即位為昭公,派祭足到各國聯絡關係。哪知祭足一到宋國,便被扣了起來,宋君要挾他擁立突為國君,取代昭公,否則便把他殺掉。

性命相關,祭足答應了宋君的要求,並當場立下誓盟。而後宋君又召來公子突,說:“你哥哥派使臣來遊說,讓我們把你殺掉後,割給我們三城邑作為謝禮,你看怎樣?”公子突一聽,不啻涼水灌頂。他知道,諸侯們為爭奪土地,不惜出兵攻殺,死上萬兒八千的也不在乎,如今宋君怎能為了保全自己這個無足輕重的人物的性命,而白白丟掉得三個城邑的機會呢?但是,人的生命隻能有一次,眼見得等死也是死,不如跟他們鬥一下智,或許還有一線生路。想到這裏,他裝作誠懇地對宋君說:“您若能讓我回國即位,那麼我的謝禮就不僅是三座城邑了。”宋君一聽公子突果然中計,忙問:“謝什麼?”公子突忙說:“六座城邑,年年貢奉糧食。”宋君聽後十分高興,滿口答應設法讓公子突回國即位,好白得許多好處。

宋君叫來祭足,說:“你既然立了誓盟,我們就放你回去。告訴你們國的大臣們,若不擁立公子突,我們將用武力護送他回國即位。”

祭足撿了一條命,忙回到鄭國,告訴各位大臣宋國將派兵送回公子突。那時宋國正強盛,鄭國哪裏是它的對手,所以大臣們紛紛倒戈擁護公子突。太子忽見大勢已去,忙收拾了一下跑到衛國避難去了。

這年秋天,公子突回國即君位,是為厲公。

宋國一麵派人來稱賀,一麵索要厲公應諾的城邑和糧食。厲公當時許諾城邑時,並沒打算真給宋國,如今他剛即位為君,就拱手送出六座城邑,怎麼向群臣交待,他自己又如何立得住腳呢?所以他假意說要與卿大夫們商量,城邑的事情宋國暫緩,先送上點糧食。

宋君一看厲公反悔抵賴,十分生氣,聯合齊國準備攻打鄭國。鄭國與魯國聯合起來抵抗,打敗宋齊聯軍,城邑的事也就沒人再提了。

宋國乘人之危,製造事端威脅利誘,妄圖坐收漁人之利,白得好處。鄭厲公在緊迫形勢下,假意承諾,取得宋國支持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後過河拆橋,一反前諾,即保全了國土,又奪得了君位。

3.劉邦鳥盡弓藏誅韓信

韓信早年曾追隨項羽,後來又投到劉邦門下。他足智多謀,屢出奇計,為劉邦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齊王,後又降為淮陰侯。

劉邦坐穩了江山之後,看到韓信握有重權,並且深得軍心,不由得食不甘味,輾轉難眠。他宴請群臣,麵對臣下的恭賀,也憂心忡忡。張良察顏觀色,明白了是劉邦害怕功高之人今後難以駕馭,就私下對韓信說:“你是否記得勾踐殺文種的故事?自古以來,隻可與君主共患難,而不可與其共享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啊!我們要好自為之。”於是張良激流勇退,見好就收,他請求回鄉養老。劉邦故作戀戀不舍狀,再三挽留,最後封其為留侯。張良功成身退,終於保身全名,可謂有先見之明。

韓信盡管認為張良的話有道理,但是對劉邦還是抱有幻想:自己當初曾舍命救過他。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誣告韓信恃功自傲,不把君主放在眼裏。那是項羽烏江自刎之後,他的一個大將鍾離昧拚死殺出了重圍,逃到韓信那裏避難。因為韓信與鍾離昧是生死之交,就偷偷地把他藏了起來。劉邦知道此事後,認為韓信懷有二心,決心除掉他。

可是韓信作為一朝權臣,要除掉他也不是那麼容易。於是劉邦就設了一個圈套,讓韓信自投羅網。他以巡遊為借口,要到楚地的雲夢(今湖北安陸)去打獵,同時派信使通知諸侯王到陳地會合。這樣就能調虎離山,把韓信從封地中騙出。一旦他脫離靠山——軍隊和封地,就不愁沒機會下手了。

韓信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害怕。明知前麵有陷阱,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前往陳地謁見劉邦。為了保全自己,不讓劉邦找到借口抓他,他權衡再三,最終還是逼著好友鍾離昧自殺了。然後就提著鍾的首級來見劉邦,想以此來表明他對劉邦的忠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韓信一走進劉邦的駐地,兩邊的武士就一擁而上,把他五花大綁捆起來,押到劉邦座前。韓信很不服氣,他一邊掙紮一邊大叫:“皇上,我鞍前馬後跟隨你這麼多年,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才打下漢朝江山,臣下何罪之有?”此時,劉邦也看到給韓信以謀反定罪,確實證據不足,難以服人心。於是他就假惺惺地怒喝著武士,親自下來為他鬆綁。然而,他還是借機解了韓信的軍權。

至此,韓信終於心灰意冷。他後悔當初不聽張良之勸告而至今日,不禁仰天長歎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現在天下大局已定,我也該遭殃了。”不久,又有人借機落井下石,誣告他要謀反,於是劉邦終於對他下了毒手,了卻他一大心事。

4.朱元璋狠心殺功臣

1368年,農家的乞丐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推翻了強大的元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統治中國達三百年之久。

在起義中追隨朱元璋的農民們這時指望得到正當的報償。倘若朱元璋將他們留在宮中,委以要職,這些人對他將不予尊敬,因為他們依然把他看成是以前的朱元璋,僅僅是另一位農民同胞罷了。所以,他將不能以絕對的權威統治中國。

然而,假如朱元璋賞給他們金錢,將他們送回家,而不賜給他們頭銜和職位,他們就會不滿意,或許密謀推翻他。因此,為了確保自己的帝國安全,朱元璋決定采取行動。

朱元璋邀請所有戰爭年代的農民朋友,與他們一起隆重慶祝建立大明王朝的活動。他定下了日子,小心翼翼地選擇了一幢孤零零的建築。他保證食品豐盛,而且源源不斷地向那裏提供美酒。當慶祝盛典達到高潮時,他人不知鬼不覺地離去了,鎖上每一個出口,放了一把火,把裏麵的人統統燒死了。

厚黑有度∶厚黑學處世戒律

萬事有忌,運用厚黑學,也得遵循它的清規戒律,隻有如此,方可縱橫捭闔,無往不勝。

——李宗吾

一、獨善其身,戒做妄求美德的好人

人必須殘忍才能善良。但懷抱一顆愛心,也應該放聰明一點,有節製且超然地表示同情。

厚臉、黑心,不僅僅是為了利益而主宰世界的明智之道,它是人類的自然狀態。

達到厚臉、黑心意味著首先得恢複真正自我的自然狀態。

1.掙脫道德標準的束縛

由於一些善良的人們比如父母長輩等向我們灌輸,我們應該怎樣舉止和應該怎樣感覺的一切準則,而使我們失去了原來的自然狀態。由於我們常常考慮著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因而依照他們的期望塑造了自己的內在形象而使我們失去了原來的自然狀態。

有一個人年屆四十好幾歲,在他成年時代的大部分歲月裏,他的體重都超重一百磅。盡管至少已有7次全部減掉了多餘的體重,但是他總是減了又增,依然故我。在一次心理谘詢當中,他發現了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他認識到每當自己身體瘦削時,總是盛氣淩人,待人不那麼友好。自打孩提時代起,他們家人就一直教育他最寶貴的美德就是待人“友好”。結果,他吃了壓抑自己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