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衛視“民歌戰略”升級 中華民歌唱響國慶強音
品牌
靠定力去堅守,用實力去創新。
8月24日,中國文化傳媒集團1號樓309會議室裏,十四位業內專家,九項議題,三個小時,一場關於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品牌升級戰略規劃的研討會火熱進行。
2011年開始,山西衛視立足本土,以傳承經典、傳播文化為己任,打造出一檔周播類民歌風情音樂節目——《歌從黃河來》,節目運行到第四個年頭,已成為山西衛視綜藝第一品牌,堅守“民歌戰略”成為全台上下新的目標。
盡管有強大的本土藝術土壤支持,但近年來國內各省級衛視綜藝節目新招迭出,品牌影響力迅速提升。如何提高質量,擦亮品牌,以適應藝術傳播新形勢,在堅守中創新,以更加鮮明的節目風格獨樹一幟,對於山西衛視而言,迫在眉睫。
獨樹一幟:堅守民歌戰略
“作為當下電視市場中較為弱勢的平台,我們麵臨三重壓力:全國影視廣告下滑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媒體崛起帶來的市場份額的減少;業界馬太效應、兩極分化帶來的優秀資源的匱乏,使得我們打好‘翻身仗’步履維艱,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認準方向,不斷探索。”山西廣播電視台台長郭健強調。
“一個民歌戰略,兩大品牌節目支撐,三大主題晚會,共同打造山西衛視全年民歌戰略,”關於“民歌戰略,”山西衛視總監陶億笑如此概括。
三年積累終將蛻變,2014年山西衛視明確了定位,將“民歌戰略”再次升級,除了與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聯手打造之外,更以《歌從黃河來》為核心驅動力,打造季播節目,《黃河歌王爭霸賽》、國慶、春節特別節目《歌從中國來》以及民歌春晚等大型晚會、活動,“民歌戰略”蓄勢待發。
“辦好音樂節目對於民族文化建設,乃至民族精神素養的提升極為重要,《歌從黃河來》代表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精神,是對當今失衡的文化藝術生態的一個調控,是電視文藝欄目的發展道路和方向,在文化內蘊和審美角度上,都足以提高群眾的精神訴求,相信堅持多年之後會培養和造就一批懂得去欣賞民歌的具有高素質的鑒賞群體。”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對節目給予充分肯定。
“作為節目的參與者,我很欣賞他們能一直保留民歌這個特點,親民、真實、甚至有些笨拙,但他們一直堅挺、執著,這種奮鬥的精神非常難能可貴,而我也始終相信民歌有人看,很快它的生命力就會顯現出來。” 山西衛視的民歌戰略獲得全國文聯榮譽委員、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的高度讚譽。
山西有著豐富的民歌資源,做民歌類音樂節目,是山西人的責任,也是山西人的使命,更是山西人的優勢。三年來,山西衛視一直高舉中國民歌這麵大旗,獨樹一幟,不拘泥於傳統,不搞怪,不獵奇,傳承文化,仰視經典。
2003年開始,國外電視節目模式開始引進,直到今天,已經呈現出“井噴”態勢,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是激烈競爭的中國電視市場該有的局麵。第一次看到這檔節目的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導演秦新民認為,《歌從黃河來》閃爍著中國電視創造的火苗,而這,恰恰是因為本土的選題、精準的定位、真實的內容,以及簡潔的氣質。
作為衛視節目的領頭羊,《歌從黃河來》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各方好評,獲得了人氣和市場,曾經先後4次收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書麵表揚。2014年7月2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聽監看日報》以《山西衛視關注民歌發展》對節目進行了專題點評:節目中意味深長的民間歌曲,選手們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不僅讓觀眾看到我們勞動人民積極的精神風貌,也喚起了人們心靈深處對中華古老民歌的關注和喜愛。
“民歌節目堅持三年已初見成效,堅持做民歌,弘揚傳統文化,通過一檔節目,打造一個品牌,帶動一個平台,把山西衛視打造成具有民歌特色的衛視頻道,需要我們不斷地堅守。”山西廣播電視台台長郭健表示。
共襄盛舉:助推品牌升級
堅守,更需要創新。
獨樹一幟,更需要品牌升級。
“怎樣在當今眼花繚亂的電視熒屏中獨樹一幟,把民歌類節目做大做強,怎樣用歌聲帶領大眾一起感受民歌承載著的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唱響來自民族心靈的聲音,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不斷努力探求的。要想健康成長,還需要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悉心嗬護和真誠幫助,使其成為叫得響的電視品牌節目,甚至成為大眾公認的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平台 ”。山西廣播電視台副台長張敬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