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靠朋友
在《魅力斯裏蘭卡》立項之初,我們便與中國駐斯裏蘭卡大使館開始了密切的聯係。從前期各方聯絡,到保證拍攝順利進行,到確認核實信息的準確性,大使館為此次《魅力斯裏蘭卡》的拍攝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此外,由使館幫助聯係的當地華人華僑社團、中資公司,也為攝製組在當地的拍攝提供了交通、翻譯的許多幫助。因為國情和工作效率的不同,對於任何一個境外攝製組來說,尋找異域那些來自祖國的身影,是對效率的一種保證。
來自中資公司的翻譯韓雨龍,在拍攝期間和我們一起度過了他26歲生日,那一天我們一直工作到淩晨。華商協會的趙定成老師,60多歲的老先生,一早4點多就來協助我們拍攝,一直忙到半夜。翻譯高寶金,陪我們跋山涉水24天,足足瘦了10來斤。
斯裏蘭卡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國度,卻有著非常嚴格的拍攝申請程序。對於每一個拍攝地點,大到城市的航拍,小到某一個建築、拍攝一個小人物,都需要提前跟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協商,並申請拍攝許可及具體拍攝時間。這是一個海量的國際製片聯絡協調的工作,尤其是在這個節奏舒緩的南亞國家,任務極其艱巨。
在拍攝之前,我們聯係到斯裏蘭卡旅遊促進局,通過他們來協調、協助我們的拍攝,通過一輪輪的越洋電話及郵件聯係,通過前期踩點導演完成的拍攝計劃,並列出詳盡的當地需要做的相關準備工作明細,這樣才能保證攝製組每一天在拍攝現場,都能提前拿到拍攝許可,保證工作順利進行。任何一個境外拍攝項目,如何規劃國際製片的外聯工作,核算出相應的工作量及成本,這是製片部門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24天的拍攝,我們也結識了許多異鄉的朋友。導遊凱帝曾在上海複旦大學留學,是地地道道的蘭卡人,中文非常流利。個子不高、有些瘦的他從第一次見麵,就不停強調,自己的名字是“凱撒大帝”的意思。而每當我們為了沒能拍到更多而惋惜的時候,導遊尼桑特總會在門口搖搖頭,微笑著說:“My friends,take it easy,this is Sri Lanka.”
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能讓人安慰呢?
蘭卡的魅力
斯裏蘭卡的節奏是緩慢的,而我們的拍攝必須馬不停蹄。我們總是想拍到更多,更美麗的畫麵,在這方麵,我們總是“貪得無厭”的。
斯裏蘭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生物天堂。這裏擁有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紫臉葉猴、灰瘠懶猴和斯裏蘭卡豹等瀕危物種在這裏並不難見到。加上斯裏蘭卡人大多信仰佛教,不殺生,更讓這裏的生物和人類相處得十分和諧。
我們很多的拍攝內容也和動物有關。在本托塔,我們拍攝了海龜保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如何保護剛出生的小海龜,也分享了小海龜回到大海的動人時刻。在雅拉國家公園,一天一夜的探尋,筋疲力盡的我們以為會沒有收獲,沒想到終於捕捉到了小花豹的珍貴畫麵。我們的拍攝對象也異常興奮。因為就連這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也是第一次這麼近的距離拍攝到小花豹。還有平納沃勒的大象,阿努拉德普拉的猴群……可以說的簡直太多太多。最讓我們難忘的是人們的眼神。可能是因為見多了的緣故,我們見到動物的那種驚喜在他們眼中看不到,反而是一種“哦,又見麵了”似的平淡,好像是經常碰麵的密友一樣。
拍攝期間,有困難也有快樂。我們最多的收獲,就是當地人善意的微笑。有理解,有讚許,有原諒,有鼓勵。這些微笑是我們的動力之一,也是我們眼中斯裏蘭卡最大的魅力所在。
最後的話
在一次次的拍攝中,我們不斷探尋著“中國視角,世界故事”的表達方式,也在摸索著“魅力”係列這樣類型化的紀錄片的創作規律。正是有了之前寫到的那些心得和付出,四集紀錄片《魅力斯裏蘭卡》最終在24天內完成前期拍攝,21天內完成全部後期製作。45天,120分鍾成片創作,這創造了紀錄片頻道“魅力”係列片製作速度的一個紀錄。
從前期的起早貪黑,到後期住在工作室趕製,在大家的心中,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裏讓片子變得更好。希望我們的鏡頭,為觀眾帶去最有魅力的斯裏蘭卡;讓觀眾通過這部紀錄片,更多地了解斯裏蘭卡的自然風光、人文魅力。也希望通過這篇手記,將我們此行的收獲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