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以佛心度己,以禪心度人(3)(3 / 3)

婦人腦子裏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撥動了一下,她窘得雙手捂著臉,隨後更是號啕大哭起來:“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我們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隻要守住自我、守住本性,就能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就能夠活得精彩活得自在。因為,我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的,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睛裏。佛說,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佛禪小故事

靈魂

早餐時,徒兒連珠炮似的向禪師發問:“師父,昨晚我想了一夜也弄不明白:世上有靈魂存在嗎?靈魂真的不朽嗎?人的身體死後能存在嗎?我們是否會投胎轉世?或者隻是身體死亡而靈魂存在?靈魂本來就是虛空的嗎?……”

而禪師置若罔聞,隻淡淡地說了一句:“你的早餐變涼了。”

人要有顧念自己之心

一次,佛光禪師見到克契禪僧,問道:“你自從來這裏學禪,好像歲月匆匆,已有十二個春秋了,但你怎麼從來不向我問道呢?”

克契禪僧回答:“老禪師每日很忙,學僧我實在不敢打擾啊。”

時光飛逝,一晃又是三年過去了。

一天,佛光禪師在路上又遇到了克契禪僧,又問:“你在參禪修道上,有什麼問題嗎?怎麼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回答:“老禪師很忙,學僧不敢隨便和您講話啊!”

很快又過了一年,克契學僧經過佛光禪師禪房外麵,禪師再次對克契禪僧說:“你過來,今天有空,請到我的禪室談談禪道。”

克契禪僧趕快合掌作揖說:“老禪師很忙,我怎敢隨便浪費您老的時間呢?”

佛光禪師曉得克契禪僧過分謙虛,這樣下去,再怎樣參禪,也是不能開悟的。於是,佛光禪師決定采取主動的做法。

佛光禪師又一次遇到克契禪僧時,問:“學道坐禪,要不斷參究,可是,你為什麼老是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仍然說:“老禪師,您很忙,學僧不便打攪啊!”

佛光禪師當下大聲喝道:“忙!忙!你為誰在忙呢?我也可以為你忙呀!”

佛光禪師這一句“我也可以為你忙”,直指克契禪僧內心,克契立刻恍然大悟。

一個人要有顧念別人之心,但也要有顧念自己之心。如果隻顧別人不顧自己,雖可見我們的愛人之心,但卻不能善待自己,不善待自己容易失去很多機會。

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有一個佛教的信徒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於是就喊道:“禪師!佛法不是講求普度眾生嗎,度我一程如何?”

禪師道:“我走在雨裏,你躲在屋簷下,這裏有雨,而簷下無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徒聽禪師這樣說,立刻走出屋簷,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應該可以度我了吧?”

禪師說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沒有淋雨是因為我帶傘了,而你淋雨是因為沒有帶傘。準確地說,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吧!”

那信徒站在雨中被淋得渾身濕透,他說:“不願意度我就早說,何必繞這麼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講求的不是‘普度眾生’而是‘專度自己’!”

禪師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說:“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傘。真正悟道的人是不會被外物幹擾的。雨天不帶傘,一心隻想著別人肯定會帶傘,肯定會有人幫助自己的,這種想法最是害人。總想著依賴別人,自己不肯努力,到頭來必定是什麼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來就有的,隻不過有的人還沒有找到,平時不去尋找,隻想依靠別人,不肯利用自己潛在的資源,隻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這樣怎麼能夠取得成功呢?”

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佛理如此,生活也是如此。當遇到難題時,不要寄希望於他人的救助,而應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