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岫跪在廣圄禪師的麵前,說道:“師父,學僧辜負您的教導,自從皈依在您座下,習禪已有十年之久,但卻始終悟不出一點東西來。我想,我實在不是一塊學禪得料,因此,想到四處雲遊,特來向您老人家辭行。”
廣圄禪師非常驚訝,問道:“為什麼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在這裏覺悟不出來,到別處就可以覺悟了嗎?”
道岫誠懇地稟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將自己的全部時間與精力都花在參禪悟道上了,這麼用功還是不能開悟,我想我和禪可能是無緣吧。看著師弟們一個個都出師了,我心裏難受得慌。師父,還是讓我去做個苦行僧吧,這樣,我心裏就會好受一點。”
廣圃禪師說道:“別人有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道,這本來是互不相幹的兩回事,為什麼非要混為一談呢?”
道岫非常沮喪,辯解道:“師父,您不知道,我跟師弟們一比,就好像小麻雀見到了大鵬鳥,心裏慚愧極了。”
廣圊禪師又問道:“那麼你說說看,大鵬鳥怎樣的大?小麻雀又怎樣的小?”
道岫答道:“大鵬鳥輕輕一層翅,就能飛越幾百裏,而我卻無論怎樣努力,也隻能飛出幾丈而已。”
廣圃禪師聽了他的話,意味深長地說:“大鵬鳥一展翅就能飛出幾百裏,它能不能飛越生死界限呢?”
道岫禪僧默然不語,收起自己的行李,再也不提雲遊的事了。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即使我們某一方麵比別人差,也要學會從別的方麵找到平衡——也許在另一方麵,我們比別人要優秀。
佛禪小故事
迎接佛陀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至忉利天為慈母摩耶夫人說法,回到僧團時,弟子們個個想念佛陀,爭先恐後地去迎接,其中有一位在女眾中神通第一的蓮華色,第一個到達佛陀麵前,恭敬地說:“佛陀啊!弟子蓮華色第一個來迎接您了!”
佛陀說:“蓮華色啊!第一個來迎接我的不是你啊!”
“不是我?那是誰第一個迎接你的呢?”
“是須菩提啊!”
“須菩提?他不是連動都未曾動過一下地仍在打坐中嗎?”蓮華色訝異地問。
“蓮華色啊!能見到真理的人,才能真正地見到佛陀。你隻見了佛陀的色身,而須菩提此刻則見到佛陀的法身。蓮華色啊!須菩提見到佛陀的法身,所以他是第一個迎接到佛陀的!”
很多時候認不得“真”
有師徒二人出遊,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師父就對徒弟說:“前麵—家飯館,你去討點兒飯來。”徒弟領命就到了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徒弟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
徒弟微微一笑:“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師父多年,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
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完拿筆寫了一個“真”字。
徒弟哈哈大笑:“你也太欺我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五歲就識。”
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
徒弟回答說:“不就是認真的‘真’字嘛!”
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師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徒弟就這樣回來見師父,說了經過。師父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
師父回答說:“此字念‘直八’。”
那店主笑到:“果是大師來到,請!”
就這樣師徒二人吃完喝完沒付一分錢便離開了飯館。
徒弟不懂,問到:“師父,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
大師微微一笑:“有時候事是認不得‘真’啊!”
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的時候是認不得“真”的,該糊塗的時候,你還堅持認真,那隻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難得糊塗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