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以佛心贏取成功,以禪心化解失敗(1)(3 / 3)

有兩個和尚住在隔壁,所謂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們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溪,於是這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變成為了好朋友。

就這樣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邊這座山的廟,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做我喜歡做的事了。”

我們不隻是為了現在而活著,還要為了將來而活,這需要我們必須為以後著想——要做好長遠打算,並積極行動起來。隻有這樣,我們才會不用擔心未來,同時也會改變自己的現狀。

有了設想,就要立刻行動起來

有兩個和尚,一個很貧窮,一個很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覺得怎麼樣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真地打量一番窮和尚,禁不住大笑起來。

窮和尚莫名其妙地問:“怎麼了啊?”

富和尚問:“我沒有聽錯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憑借什麼東西去南海啊?”

窮和尚說:“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大笑,說:“去南海來回好幾千裏路,路上的艱難險阻多得很,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幾年前就做準備去南海的,等我準備充足的糧食、醫藥、用具,再買上一條大船,找幾個水手和保鏢,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怎麼可能去南海呢?還是算了吧,別白日做夢了。”

窮和尚不再與富和尚爭執,第二天就隻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齋,一路上嚐盡了各種艱難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餓暈、凍僵、摔倒。但是,他一點也沒想到過放棄,始終向著南海前進。很快,一年過去了,窮和尚終於到達了夢想的聖地:南海。

兩年後,窮和尚從南海歸來,還是帶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窮和尚由於在南海學習了許多知識,回到寺廟後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個富和尚還在為去南海做各種準備工作呢。

做什麼事都要勇於付出行動,不付出行動,即使有再好的設想,我們也隻會停留在原地。所以,當我們打算要做一件是的時候,一旦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後,就要立即行動,否則,再好的設想也不會變成現實。

佛禪小故事

從心流出

一日,雪峰指著胸口說:“實不相瞞,我這裏不穩定。自參禪以來,一直有心未安。”

岩頭:“你說,我為你印證。”

雪峰講述了自己習禪的經過。

岩頭大喝:“你難道不明白嗎?從門入者不是自家珍寶。”

雪峰忙問:“那我該怎辦?”

岩頭:“言,要從心中流出;行,要頂天立地而行。”

善聽善想善做才會出人頭地

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位年輕人,他擁有父親留下來的大筆遺產,卻不知如何管理。他生性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又交了一幫壞朋友,沒有多久,就把父親辛辛苦苦掙下的家產,揮霍得一幹二淨。

他父親生前有位朋友,是當地有名望的富翁,財產多得不計其數,人又很善良,常常幫助別人。他聽說這個年輕人有困難,便前來看望他教他如何管理財務、如何辛勤勞動、如何積累財富,並送給他一千兩金子,作為開業的資本。

那年輕人恭恭敬敬地聽著,口裏連連稱是,但是一點也沒有改邪歸正的決心。他雖照著富人教的辦法學做買賣,卻仍忘不了吃喝嫖賭;他又試著用各種辦法積累財富,但這少得可憐的積累,遠不夠他花天酒地的開支。沒過多久,那些錢就被吃用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