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以佛心勤勉奮進,以禪心保持謙卑(2)(1 / 3)

混日子和死沒有什麼分別

有一位年輕的流浪漢依靠著一棵大樹曬太陽,他衣衫襤褸,神情萎靡,不時有氣無力的打著哈欠。

有一位老僧人從此經過,好奇地問道:“年輕人,如此好的陽光,如此難得的季節,你不去做你改作的事,懶懶散散的曬太陽,豈不辜負了大好時光?”

“唉!”流浪漢歎了一口氣接著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軀殼外,我一無所有。我又何必去費心費力地做什麼事情呢?每天曬曬我的軀殼,就是我做的所有的事情了。”

“你沒家?”

“沒有。與其承擔家庭的負累,不如幹脆沒有。”流浪漢說。

“你沒有你的所愛?”

“沒有,與其愛過後便是恨,不如幹脆不去愛。”

“沒有朋友?”

“沒有。與其得到後還會失去,不如幹脆沒有朋友。”

“你不想去賺錢?”

“不想。千金得來還複去,何必勞心費神動軀體?”

“哦!”老僧人若有所思,“看來我得趕快幫你找繩子。”

“找繩子幹什麼?”流浪漢好奇地問。

“幫你自縊!”

“自縊?你叫我死?”流浪漢驚詫了。

“對。人有生就有死,與其生了還會死去,不如幹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餘的,自縊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邏輯麼?”

流浪漢無言以對。

一個人不能滿足於碌碌無為地混日子而沒有追求。哀莫大於心死。一個人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名利,但如果沒有了希望,沒有的信念,那和死了沒什麼分別。隻有樹立遠大的誌向,不斷努力和拚搏,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的價值。

佛禪小故事

好好活著

大熱天,禪院裏的花被曬萎了。

“天哪,快澆點水吧!”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

“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黴幹菜”的樣子。

“不早澆……”小和尚咕咕噥噥地說:“一定已經死透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

“少囉嗦!澆!”老和尚指示。

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

“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與其無聊地爭論,不如去做點實事

甲和乙總愛在一起爭論,為了一點小事情他們常常爭得麵紅耳赤。加上這兩個人都喜歡耍一點小聰明死鑽牛角尖,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天,甲問乙:“用銅鑄成鍾,用木頭做成棒棰來敲打銅鍾,鍾就會發出洪亮的聲音。你說這聲響是由木頭引起的呢,還是由銅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由銅引起的。”

甲說:“何以見得是銅引起的呢?”

乙說:“如果用木棰去敲打牆壁,就不會有這鏗鏘的聲響。敲打銅鍾就發出這洪亮的聲響,可見這聲響是由銅發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說:“我看不是銅引起的聲響。”

乙問道:“那你又憑什麼說不是銅引起的呢?”

甲說:“你看,如果用這木棰去敲堆積著的銅錢,就聽不到什麼聲響。這銅錢不也是銅嗎?它怎麼就不發出聲響呢?”

乙反駁說:“那些銅錢堆積在一起,是實心的,當然沒有聲響。鍾是空的,這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說法,甲說:“如果用泥或木頭做成鍾,就不會發出聲音來。你還能說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來的嗎?”

……

甲和乙就這樣沒完沒了地爭個不休,到底聲音是從哪裏發出來的,他們終究也沒理出個頭緒來。

這時,一個禪師經過,二人讓禪師給評評誰對。禪師聽後說:“你倆都錯了,與其把時間花在無聊的爭論上,不如去做點實事。”

有的人喜歡同別人爭論問題,喜歡同別人抬杠,借以顯示自己的能耐,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些很無聊的問題,即使贏了,也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與其把時間花在無聊的爭論上,不如去做點實事,這樣才有意義。

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常說一些弟子們熟悉、愛聽的事物。盡管他是在說教,但並不枯燥乏味,也不板著臉教訓人。為了使眾人能夠理解,他的說教總是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釋迦牟尼說法後,故意留出一些時間讓弟子們提問。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