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又到山下買了一桶水回來。
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了。”於是帶他來到壓水機旁,說:“將那半桶水統統倒進去。”商人非常疑惑,猶豫著。
“倒進去!”禪師命令。
於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機裏。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隻聽那噴口呼呼作響,沒有一滴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機吞進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果然清澈的水噴湧而出。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想收獲,就先要付出。一個人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這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隻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
日本有位著名的禪師,他出道前曾在一位禪師門下甘願做了二十年的挑水僧。因此“挑水”就成了他的法號。
挑水禪師曾在幾個著名禪院參禪學道,可謂飽讀經書,遍參禪道。他所住持的禪院曾吸引了眾多信徒,但這些人往往不能吃苦耐勞,半途而廢者較多。挑水禪師對徒弟們非常失望,於是決定去四方雲遊。他解散了眾弟子,隻身一人行腳參學。此後幾年裏,誰也沒有見到過挑水禪師。
五年後,他的一位學僧在京都的一座橋下,偶然發現他正與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這位學僧立即上前懇求挑水禪師給他開示,挑水禪師卻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你不符合我開示的要求。”學僧問道:“怎麼才能符合你的要求呢?”挑水禪師道:“如果你能在橋下和我們一塊生活幾天,我也許可以教你。”
於是這位弟子便扮成乞丐模樣,與挑水禪師一起生活。第二天晚上,乞丐群中突然死了一個人,挑水禪師便和這位弟子於午夜時分將乞丐屍體搬到山中掩埋,完事之後仍然回到橋下。挑水禪師一回來倒頭便睡,一直睡到天亮,可學僧卻輾轉反側未能入眠。
天亮之後,挑水禪師對學僧說:“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們那位死了的同伴還剩了一些食物在那邊,你去吃吧。”學僧看到那肮髒的碗盤,哪能咽得下去。禪師看到他很難為情的樣子,於是毫不客氣地說道:“我曾說過你無法跟我學習,你不能在這裏獲得快樂,還是回到你自己的天堂享受去吧。但不要把我的住處告訴別人,這方淨土不希望有別人打擾!”
學僧哭著跪在禪師麵前,說道:“弟子沒有資格跟您學習,更無法受領您的開示。您珍重吧!老師!”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此地。
橫逆困窮,是鍛煉人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損。在充滿坎坷的人生中,惟有堅強並順應時局,才能成為強者。
佛禪小故事
佛陀的耕耘
秋天,稻子成熟,田野一片金黃,農人聚集,慶祝豐收,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樂。
佛陀來到農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他。隻有一個生性固執的農人,十分生氣,他大怒道:“我們平時勤力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獲,你為什麼不學我們呢?”
“長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氣地回答。
“你是農夫麼?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裏呀?”
“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釋說,“我在眾生的心地撤下八正道的種子。我勤力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
農人聽了,明白過來,立刻懺悔,把上好的奶飯供養佛陀。他說道:“佛陀,請接受我的供養吧!你已經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我將有幸福的收獲。”
經曆鍵錘之苦才能日益強壯
寒冬臘月,有一個名叫“滴水”的和尚,去天龍寺拜見儀山禪師。外麵下著很大的雪,可是儀山禪師卻不讓他進門。那個和尚就在門外一直跪著,這一跪就是三天。
儀山的弟子看他可憐,紛紛為他求情,可是儀山說:“我這裏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沒有住處的人!”弟子們沒有辦法,隻好紛紛走開。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那個和尚身上皴裂的地方開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來,但他依然跪在那裏,雷打不動。儀山下令弟子:“誰也不準開門,否則就將他逐出門外!”
七天過後,那個和尚支撐不住,倒了下去。儀山出來試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絲呼吸,於是便下令將他扶了進去。滴水終於進了儀山門下參學。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儀山禪師問道:“無字,與般若有什麼分別?”
話剛說完,儀山一拳打過來,大吼:“這個問題豈是你能問的?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