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曲言婉至,帶著目的打迂回戰(3)(1 / 3)

1960年,我國打下了美製U—2型高空偵察機後,一名外國記者在記者招待會上問陳毅:“中國是用什麼武器打下的U—2型高空偵察機?”陳毅笑著說:“我們是用竹竿捅下來的!”麵對記者的提問,如實相告,顯然不能,因為這涉及到軍事秘密。拒絕回答,雖然符合外交原則,但卻有失禮節。於是,機智而善表達的陳毅便用這種方法婉拒,雖說做了回答,而對提問者則是無價值的信息,不過是搪塞他的問話罷了。

在雙方爭論時,如果說理無法消除歧見,你不妨采取一種警示性言語來中止爭論,拒絕和他言語糾纏。

有一次,生物學家巴斯德在實驗室工作時,突然闖進來一個男子,指責他誘騙了自己的老婆。爭論中對方提出決鬥。清白占理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將對方趕出門去,或者奮起決鬥,但是那樣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造成兩敗俱傷的惡果。

這時候,巴斯德沉著地說:“我是無辜的……如果你非要決鬥,我就有權選擇武器。”對方同意了。巴斯德指著麵前的兩隻燒杯說:“你看這兩隻燒杯,一隻有天花病毒,一隻有淨水。你先選擇一瓶子喝掉,我再喝餘下的一瓶,這該可以了吧?”那男子怔住了,隻得停止爭論與挑戰,尷尬地退出實驗室。

在職場上,如果一位同事突然開口,讓你幫他做一份難度很高的工作,該怎麼拒絕呢?

你可以先傾聽,再婉轉的說“不”。“傾聽”能讓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你熟悉了他的情況,雖然拒絕他,卻也可以針對他的困境,建議他如何取得適當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

當對方的要求不合公司或部門規定時,你可以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工作權限讓對方知道,並暗示他如果自己幫了這個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範圍,違反了公司的有關規定。在自己工作已經排滿而愛莫能助的前提下,可以讓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後順序,並暗示他如果幫他這個忙,會耽誤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較大的衝擊。這樣委婉的表達拒絕,比直接說“不”讓人容易接受。

拒絕的過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若隻是敷衍了事,對方自然會發覺。這樣會讓人覺得你是個不誠懇的人,絕對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另外,在拒絕他人後,別忘了隔段時間主動關心一下對方的情況!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是真心想幫他,隻是自身能力有限而已。

智慧妙語智者婉拒,愚者直言

智者在拒絕時會說“是的,我能理解,但是……”,“你的要求並不過分,問題在於……”而愚者在拒絕時多會這樣說“你的要求太高,我們辦不到。”“不行,你這樣做不對……”

兩種不同的拒絕方式,所帶來的效果肯定也不一樣。

秦漢之際,劉邦率兵攻破函穀關,入鹹陽,滅了秦朝。他進入秦朝皇宮,見美女珍寶不計其數,於是流連忘返,想留在宮中,享受一下做皇帝的快樂。

出身草莽的樊噲怒氣衝衝地責問:“沛公,你是想得天下,還是想當富家翁?此室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沛公趕快回霸上,千萬別留在宮中。”劉邦聽了,大為反感,臉上露出不悅之色,不予理睬。

張良卻對劉邦說:“隻因秦王貪暴,不得人心,你才取得了今天的勝利,我們既然為天下除去暴君,理應以儉樸為本,現在剛進鹹陽,若又像秦王一樣享樂,豈不等於重蹈覆轍?況且,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您能聽從樊噲的勸說。”

張良所強調的正是劉邦關心的問題,再加上語氣委婉動聽,雖是批評意見,劉邦也欣然接受了。

旁敲側擊,觸動對方的心靈

指出一個人的錯誤,有時候直接表達未必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俗話說:“話語軟則含義深。”而如果你用委婉的方式,寓批評於旁敲側擊之中,巧妙攻擊對方的心靈,使他洞察到你話中的言外之意,他往往會猛然醒悟。

在與人溝通時,既要善聽弦外之音,還要會傳達言外之意,隻有這樣,才能搞好奧妙的人際關係。精明的人大都擅長說話,他們一語雙關,無須多言直語,就能讓對方心裏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