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迷宮(3 / 3)

他們的食品菜譜是規定好了的,由自己挑選,營養也得到保證。但即使是中國名菜,吃到嘴裏也沒有平時那麼津津有味。但大家對一些飲料或花生等果殼類食物還是有興趣的。王贛俊因為有喝茶習慣,增加了中國香片茶,每餐必喝,別有風味。太空中不準飲酒,在起飛前幾天就禁止了,因此,當任務完成即將飛回地麵時,大家最想吃的就是啤酒和冰淇淋了。

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規定宇航員在太空每天都要鍛煉身體。但太空中地方有限,主要是在跑步機上跑步。跑步前,先將自己的雙肩用4根彈性繩綁在跑步機上,以免腳一用力就飛了。跑步機速度可以調節。對駕駛員的鍛煉要求更高,每天要跑半小時,科學家每天10分鍾就夠了。有一次,當“挑戰者”號從西南方向中國領空飛入時,王贛俊就開始跑步,從東北方向飛出中國領空時王贛俊停止了跑步,前後共用了7分鍾!看來王贛俊是賽跑冠軍了。王贛俊童年時看過武俠小說,那時候多麼渴望像俠客劍仙那樣,飛簷走壁,騰雲駕霧,今天已經實現了。在航天飛機上,他們把每天的工作時間從12小時增加到16小時,延長4小時工作時間,這吃得消嗎?經過實踐倒還可以。因為人在太空中情況和地麵不同。比如要到較高地方去工作,不必找梯子或凳子,隻要腳尖用力一蹬人就飄上去了。搬一件笨重的東西隻需用手指或腳尖輕輕一勾就行了。這樣人的體力消耗大大減少,一天睡上4至5小時,也就足夠恢複疲勞了。航天飛機並沒規定具體的作息製度,幹累了就休息或睡覺。因為生活不習慣,活動又少,能量消耗就不大。王贛俊上機時帶上去10多盒中國樂曲的錄音帶,休息時聽聽中國音樂倒真是一種享受。睡覺並沒有專門的床,隨便靠在哪兒就能睡,由於沒有重力,也就沒有上下左右的區別,在別人看來也許是頭著地倒著睡或斜掛著睡,但王贛俊卻睡得挺滿意。為了避免睡著後不小心身體飄走,一般他們都喜歡鑽在一個敞開的框子裏睡,這就保險了。有一次,一位宇航員突然失蹤了,原來他是鑽到一個漏鬥裏睡著呢!漏鬥裏怎麼鑽得進一個大活人?這在地麵上是很難想像的。

在太空電有比地麵方便的事。比如穿衣服,不必一個袖子一個袖子地穿,隻要將衣服或褲子往空中一扔,它就能自動張開,人鑽進去一下就穿上了。可是,這裏大小便就麻煩了,馬桶必須特製,不然屎尿會漫天飛揚。人坐在特製的便桶上,大小便立即被抽氣機抽吸完,這才保持了機艙清潔。盡管如此,王贛俊認為在擁有眾多先進設備的航天飛機上,衛生設備還是很不相稱的,它常常發生故障,使用又不方便,往往弄得人很尷尬。

一周的飛行生活很快就結束了。他們7個宇航員一齊離開了航天飛機,感到發腫的頭皮開始輕鬆了,兩隻腳又“長”了出來。下機後經過全麵的體檢,各種指標基本正常,王贛俊身長增加了3.8厘米,體重下降了3.6千克。但不幾天,身高體重就複原了。

作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炎黃子孫,王贛俊在太空返回之後,有機會回到中國,回到了老家,心情是異常激動的。這次在上海探親訪友,王贛俊還去了童年念過書的母校訪問,與上海的科技界同仁進行學術交流。王贛俊還想去蘇州看望王贛俊的舅舅,並去祭掃外婆的墳墓。王贛俊怎麼也沒想到王贛俊能用帶有上海口音的國語同大家交談。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王乃粒先生,還代表上海科協所屬125個學會和11萬名科技工作者向王贛俊表示了誠摯的敬意,上海市航空宇航學會還聘任王贛俊和王贛俊的同事李傑信博士為名譽會員,這都是祖國給王贛俊的莫大榮譽。王贛俊想,王贛俊今後一定不會忘記生我們養我們的巾華民族,王贛俊願意為加強中美兩國航天科學的合作與交流盡王贛俊一點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