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除了對問題的興趣強度外,作為創造性思維特征的東西常常是那種突破範圍限製——或改變範圍——的能力,缺少創造性的思想家就從這個範圍中選擇他的嚐試。這種能力顯然是一種批判能力,也可說是批判的想象力。它常常是文化衝突的結果,即各種觀念之間或觀念框架之間衝突的結果。這種衝突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我們想象刀的通常界限。
然而,類似這樣的一些話很難使那些探索創造性思維心理學理論的人,尤其是使探索科學發現心理學理論的人感到滿意。因為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成功的思維的理論。
我認為,要求一種成功的思維的理論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而且它也不同於要求一種有創造性思維的理論。成功取決於許多事情——例如運氣。成功可能取決於遇到一個有希望的問題。成功不取決於預感到什麼。成功取決於諸如一個人在試圖跟上最新的進展與集中於創立自己的思想之間幸運地分配時間這類事情。
但是在我看來,對“創造性的”或“發明的”思維必不可少的東西是把對某一問題的強烈興趣與高度的批判思維結合起來;與甚至準備去攻擊那些先決條件結合起來,這些先決條件對於批判思維較差的人來說決定著從中選擇嚐試的範圍限製;與想象的自由結合起來,這想象的自由使我們能夠看到迄今未被懷疑的錯誤根源:需要批判考查的可能的偏見。
因此,一次“嚐試”,一種新形成的“教條”或者新的“期望”,大多是引起特定問題的天生需要的結果。但是它又是形成期望的天生需要的結果,並且它也可能部分是較早的期望落空的結果。當然我並不否認在嚐試或教條的形成中存在著個人獨創性的因素,但我認為獨創性和想象力主要是在排除謬誤的批判過程中起作用。在人類精神的最高成就中大多數重大理論是較早的教條加上批判的產物。
在教條形成方麵,首先我認為很明顯的是,孩子們——尤其是小孩子們——迫切需要在他們周圍發現的規律性;不僅有食物和被愛撫的天生需求,而且有對發現環境在結構上的不變量的需求,對已固定的常規以及對已確定的期望的天生需要。這種嬰兒期的教條主義已由簡·奧斯汀觀察到:“亨利和約翰仍然每天要求講哈裏特和吉普賽人的故事,並且仍然堅持糾正[艾瑪]……如果她在最細微的細節上與原來的敘述有所不同的話。”尤其是較大一點的孩子們喜歡變化,但主要是在一個有限範圍或期望框架內。例如,遊戲就是這一類,而遊戲的規則通過純粹觀察來學習幾乎常常是不可能的。
我的主要論點是:教條的思維方法是由於對規律性的天生需要,是由於天生的發現機製;這些機製使我們去尋求規律性。我的論點之一是:如果我們隨便談論“遺傳性和環境”,我們就易於低估遺傳性的壓倒性作用——遺傳作用不同於其他因素,它主要決定動物的客觀環境的哪些方麵屬於它的主觀的或具有生物學意義的環境。
我把學習過程區分為三種主要類型,其中第一種是最基本的:
(1)在發現意義上的學習:理論或期望或有規律行為的形成,受到消除謬誤的檢查。
(2)通過模仿而學習。這種學習可以解釋為(1)的一種特例。
(3)通過“重複”或“練習”而學習,如學習演奏樂器或駕駛汽車。我這裏的論點是:(a)沒有真正的“重複”,而寧可說(b)通過消除謬誤而發生變化,以及(c)有助於使某些動作或反應成為自動的一種過移,從而使它們能夠降至純粹生理學的水平,並且無需注意而得以完成。
發現規律性和法則的天生傾向或需要的意義,可在兒童學習說一種語言這種已被充分研究的過程中看到。當然這是一種通過模仿而進行的學習,而最令人吃驚的事情是:正是這種早期的過程成為一種嚐試和批判地消除謬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批判地消除謬誤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生的傾向和需要在這種發展中的力量在這樣一類兒童身上可以看得最清楚:他們由於耳聾,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參與他們社會環境的言語境況之中。最有說服力的例證也許是像勞拉·布裏奇曼——或者海倫·凱勒,我隻是在最近才聽說她的情況——那樣既聾又瞎的兒童了。人們公認,甚至在這些例子中,我們都發現了社會聯係——海倫·凱勒與她的老師的聯係——而且我們也發現了模仿。但是海倫·凱勒模仿她老師在她的手裏拚寫是與平常兒童長期模仿聽到的聲音大相徑庭的,甚至狗也能理解聲音的通信聯絡功能,並對此做出反應。
人類種種語言之間的巨大差別說明:在語言學習方麵,必然有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再者,兒童學習一種語言差不多完全是通過模仿而學習的一個例子。然而對語言的種種生物學方麵的考慮都說明:遺傳的因素重要得多。因此,我同意約瑟夫·丘奇的說法:“雖然發生在幼兒期的部分變化可以用身體成熟加以說明,但我們知道成熟是對經驗——有機體所做的、所感覺的以及對有機體自身已經做過的事情的循環、反饋關係。這並不是貶低成熟的作用,這隻是要堅持我們不能把它看成一種預先注定的生物學特性的簡單展現。”然而與丘奇不同,我堅決主張遺傳確定的成熟過程要比釋放信號和接收它們的經驗複雜得多,產生的影響也重要得多;盡管促進這種“展現”需要最低限度的經驗。我認為,海倫·凱勒理解拚寫出的“水”字是指她用手感覺到和她知道得很清楚的東西,這與“印刻作用”有某種相似性,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不同性。相似性是對她產生的不可磨滅的印象,以及單一的經驗用以釋放出被壓抑的傾向和需要的方式。而明顯的不同性是經驗為她開辟的和導致她及時掌握語言的巨大變異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