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寫字教學之我見(1 / 1)

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寫字教學之我見

教學·教研

作者:敖敦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培養小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要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筆者從事多年的語文和寫字教學,認為對於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寫字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要規範寫字先要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之美;“好的習慣,好的人生”,規範寫字要從學生培養良好習慣著手:其一要引入激勵機製培養書寫好習慣;其二要精“練”文字,注重學寫好習慣。此外,要善於活化文字,為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要懂得潤物細無聲,嚴慈相濟,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寫字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第一學段,即一、二年級的寫字要求“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範、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可見這一階段要立足讓學生寫“好”字,打好基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努力:

一、書由心生——感受文字之美

作為教師的我,對於第一學段的學生學漢字之初,都會先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字之美,讓學生將文字想象成麵對困難百折不撓的中國人,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感受到文字和中國人的血脈相連的關係,讓學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書寫中國字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注意筆順和筆畫。一字一劃間體會文字之美,教師點撥到位。橫豎撇捺間感受文字的優美,在此基礎上規範學生的書寫行為自然水到渠成。例如在指導一年級學生寫字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文字》,897名演員演繹中國文字的千年變遷,朵朵字浪彰顯了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美好心願,古老的文字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曆史。學生心靈受到震撼,胸中湧動的是想將中國字寫好的信心和決心。

二、規範寫字——學生的成功從好習慣開始

1.引入激勵機製培養書寫好習慣

教師要利用寫字課積極評價學生的“書法”,雖然一筆一畫間有可能略顯稚嫩,但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成功之作進行表揚,利用正麵效應帶動書寫良好習慣的養成。此外,利用板報和文化牆定期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氛圍,在你追我趕中培養書寫好習慣和競爭機製,激發學生書寫文字的動力和欲望。

2.精“練”文字,注重學寫好習慣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練字訓練。練字不是千人一麵,不是多多益善,要力求精益求精、因人而異。每位同學的書寫都會有亮點,同樣都會有不足,但每個人各有不同,教師要精心選擇漢字,注重筆畫,因材施教,布置不同的任務。這樣寫字教學就具有靈活性和實效性。有的老師為了省事,全班的學生每個字往往書寫很多遍,學生機械的抄寫失去了實際意義,更泯滅了學生書學文字的興趣,成為負擔。可以想見,這樣的漢字書寫規範教學也就成為了失敗的案例。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在精練文字上下功夫。

三、活化文字——為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

中國的文字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偏旁部首的區別,文字大相徑庭。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寫字教學時,教師在教學生的偏旁部首時,發揮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讓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探索,這樣在練字的同時進行了識字能力的拓展。例如在學寫“田”和“力”時,引導學生寫“男”,並告訴他們“田”裏出“力”的人是“男”人。學生在注意筆順筆畫的同時,輕而易舉理解和掌握了“男”字的深刻內涵,並且會記憶深刻。

四、精益求精——潤物細無聲

學生書寫規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督促和指導學生寫字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做到“嚴中有愛”而又“潤物無聲”。學生書寫坐姿不規範時,教師輕輕地走過去扶扶學生的背,點點學生的手,碰碰學生已經撇出老遠的腳。隨時提醒學生的書寫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

總之,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一個端正的坐姿,一個正確握筆的姿勢,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對於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小學生有多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領學生喜歡文字,願意書寫文字,用心感受文字之美,教師責無旁貸,種下習慣,收獲成功,相信教師的力量,相信教師的智慧,因為我們的努力,會為學生編織多彩的夢,這夢是用筆書寫的!

參考文獻:

[1]丁鳳美.小學低年級語文寫字教學之我見.成才之路,2010(33)

[2]王妍.淺談小學數學中的“寫字教學”.教育學文摘,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