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烏隗部的新首領(3 / 3)

八大長老代表烏葵達襄好言撫慰了楊昊,並力邀他出任夷離堇,卻被楊昊婉言拒絕了,為表示誠意,在他回山的同時在戰爭中被他提升的四營主將和營中骨幹也一起辭職追隨他回到了小倉山。隻是為了護送所攜財物的安全才調遣了一個營的兵力護送,這個營的營主卻是一向被視為是烏葵達襄的心腹親信。

楊昊還沒有回到小倉山,烏葵達襄暴死的消息便傳遍了烏隗部,萬眾震驚之餘,另一則足以點燃複仇怒火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草原:烏葵達襄是死於劇毒!

那枚代表著烏隗部最高權力的鷹虎狼戒指很快又回到了楊昊的手指上。八大長老泣血懇請他:統我精兵,領我兒郎,擊破乙室,血債血償!

在很多人看來,這絕對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即使沒有內部動亂烏隗部與乙室部實力懸殊也是十分明顯,動亂前烏隗部隻有不到兩萬騎兵,而乙室部擁有的騎兵則超過三萬五千人,何況他的背後還有耶律家聯盟,聯盟的兵力不下二十萬人!楊昊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有恃無恐地要求八大長老選舉自己為烏隗部的首領,沒有任何理由,憑著自己是老首領唯一的沾親帶故的親戚。

八大長老無從選擇,隻能答應,但為了限製這位來路不明的新首領,八大長老邀集族中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當眾製定了一份血誓盟約,要求楊昊當眾發誓,永遠不背叛烏隗部。楊昊立即答應,他取了一個烏隗部人的名字:加勒古杜。語即“來自南方的孤雁”。

現在楊昊就以烏隗部新首領的身份發號司令:乙室部是烏隗部永恒的敵人,除非他們消失,否則血戰不休。

與乙室部的戰爭並不順利,都說哀兵必勝,那也是需要條件的,在實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偶然的局部勝利並不能改變全局的頹勢,不過楊昊並不在乎這些,他關注的是戰爭的過程,換句話說,他更關心的是如何通過對乙室部的戰爭,把烏隗部真真正正地改姓楊。存了這份心思,事情的發展就順暢起來,烏隗部正處處打上“楊記”烙印,在第一場雪飄落草原時,烏隗部的十四個營(其中七個營已經名存實亡)都改編成了楊家軍。

一切都已成熟時,一場大勝利不期而至,在磨刀河畔,楊昊巧設騎兵截殺了乙室部的兩個小王子,不僅奪回了烏葵達襄的屍骨,還將被乙室部人掠去的烏葵達襄的親眷姬妾也一並奪了回來。他現在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片縱橫幾萬裏的大草原上,人才是最寶貴的,有人才有一切!女人,可以生育的女人就是萬物之本!

老首領已歸天,他的女人順理成章地就成為了新首領的財產,至於如何處置,完全是新首領自己的家事,外人無權置喙。楊昊把她們分成兩個部分,能生育的,一概配人,年老不能生育的留養老人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樣的安排不免要惹出一些閑言碎語,但既無人反對,就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

做完這件事,楊昊率領八大長老和十四營營主在磨刀河畔設壇祭奠烏葵達襄,為了凸顯十四營營主的地位,楊昊一改舊製,將十四營營主的班序提升到與文官並列,形成文武對峙的局麵。

十四位營主現在都是楊昊的心腹,他們地位的提升間接地也鞏固了楊昊的地位。從這一刻起,契丹的烏隗部已經正式改姓了楊!

所有這一切做完之後,楊昊下令,舉族遷往大青山,理由是躲避即將到來的嚴寒,在此之前草原上盛傳,這一年的冬天草原上將刮起一場數百年罕見的大風雪,人可以不懼任何強敵,卻不能不畏懼上天。在上天的淫威麵前,人最好的選擇還是敬而避之。

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敢反對。南遷的命令一經下達,各部落就立即拔營南下。人們現在唯一擔心的是大唐的邊疆守將願意接受他們的避難請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