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唐任之之前,也是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當真正實施的時候,唐任之卻是發現,這個問題卻是比之於想象的要更加的嚴重。
這個年代的識字率,實在是感人無比,而且,能識字的人,多數也是門閥世家出身,普通寒門子弟哪裏有識字的心思,至於說那些平民百姓,那就更不會去主動的識字了。
唐任之雖說,在幽州軍當中,早就是實行的掃盲的教育,也是打算在幽州,實施一段軍事管理的策略,但是,依舊是太少了。
不說別的,這幽州本來就是一個商貿往來繁忙的地方,這等算賬算數,文字公告,就是需要一大批識字的人。
至於說治理地方,書信往來,抄寫文字,這又是需要一大批人。
唐任之本身現在就是幽州節度,本身也是需要一個幕僚班子,這也是需要一大批人。
識字,不僅是認識字而已,更是意味著知識。
在這個知識讓門閥壟斷的時代,這個問題,真的是很難解決掉的。
饒是唐任之本身就是實力雄厚的定遠侯府世子,哪怕唐任之為這個事情,也算是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哪怕是他已經決定實行軍事管理這個盡可能簡單的方式,依舊是不夠用。
所以,在這段時間,唐任之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隻有一件,逼迫自己的幽州軍隊的軍官們去識字,在幽州乃至於天下,尋覓能夠識字的人。
當然,門閥子弟,唐任之也不是說完全不要,但是一定要經過層層的考察之後,才是可以錄用的。
在之前,唐任之麵對這樣的製度,曾經想過開科舉來進行選士,但是經過了幽州這個事情之後,唐任之才發覺,哪怕是在這個時代開了科舉,門閥士族依舊是可以壟斷任何通道。
人家比你有錢,比你優秀,還特麼比你努力,這個就是現實,怎麼比啊。
好在,幽州這裏已經經過了一場殘酷的改革,這裏屬於自耕農的天下,也是屬於軍事貴族的天下,那些曾經高高在上,把握一切文化的門閥士族,早就是已經成為了過往。
唐任之因為這個事情,也是放緩了其它事情的進度,因為他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心思。
在南方,與冀州接壤的地方,唐任之采取了防守的策略,雖說,冀州天機府一向讓唐任之所不喜,但是,唐任之也是知道,現在真的不是找天機府麻煩的時候。
天機府的人,不來給自己拖後腿就算好了。
好在,現在因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幽州與冀州正是關係相當密切的時間。
要知道,現在冀州對於幽州來說,實在是重要非凡的一個州郡。
幽州雖說也算是富庶,但是那冀州更是富庶。
而現在,幽州正是在與西胡人進行貿易,所貿易的物資,多數都是從冀州進貨的。
這樣一來,等於是幽州與冀州,在經濟上邊的聯係大大的密切了起來。
就算是天機府乃是冀州門閥的盟主,但是麵對這個貿易情況,也無可奈何。
總是不能讓這些門閥不與幽州做榷場生意,尤其是,這還是這個可是國內的貿易。
天機府若是管製的話,一方麵沒有大義的宣傳,另外一方麵,也是會讓冀州門閥不滿。
至於說天闕關,唐任之也是放棄了,當然,為了這個天闕關,晉皇與梁王還是進行了一番爭鬥的,最後,算是梁王給出的價碼足夠的高,這天闕關就是給了梁王鎮守。
而也因為這件事情,與梁王之間的關係,也是緩和了不少。
更為重要的是,唐任之在大晉國內所麵對的形勢,又是緩和了不少,為他爭取了時間。
倒是說道了這個時候,倒是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這鎮守天闕關的人,可是唐任之的一位熟人就是,這人就是嚴永嚴統領了。
這位嚴永嚴統領,雖說在幽州可謂是大敗虧輸,但是,好在最後開了竅,死死的拿住了手上的三萬精兵,並且狼狽的從南幽州這個旋渦之地逃到了並州,一下子就是完成了轉變。
之前的嚴永,恩寵在與身份,在與梁王的信任。
但是,現在的嚴永,他的所有一切,在於手上的三萬精兵。
在三萬人,可都是幽州本地的人,隨著嚴永來到了並州,可謂是人生地不熟,所以,這些人所能做的也就是緊緊的跟著嚴永了,而嚴永,為了自己的地位,也是隻能依賴他們。
而正是因為這樣,雖說嚴永在幽州犯了大錯,但是梁王非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就是讓他當上了天闕關的統領這個職位,這一下子,嚴永算是吐氣揚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