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找回昔日自信,重新定位自我
長期以來,社會對“優等生”的期望值尤其是對其學習成績的期望值很高,而“優等生”在學習上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他們一旦遭遇挫折,往往會一蹶不振。在優越的受寵的順境中成長起來的“優等生”,普遍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較差,如果班主任不能給予及時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輕則會導致學生思想波動,情緒低落,影響學習和生活;重則會引發其一係列的心理問題,甚至導致其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
正如法國作家巴爾紮克所說,苦難對於天才是—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則是萬丈深淵。教師應盡自己所能幫助極少甚至沒有遭遇過挫折的優等生,使其將挫折視為難得的財富。我班有一位學生在學校的入學摸底考試中成績名列前茅,而在之後的學習中,這個學生卻漸漸退步了,究其原因是其一次次的考試成績未能如願。作為班主任的我決定幫助、引導這個學生。我先讓他找到自身優勢,重拾自信;再指出他在各學科學習上的不足,並加以適當指點;最後讓他根據自身現狀正確定位,製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在後來的學習中,他給自己確定了學習的目標和方向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4.走上溝通之橋,體會濃濃親情
許多家長對孩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對於成績向來優異的優等生,其父母更是寄托了厚望,但父母卻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事實上,品德、學習兼優的優等生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也需要與家長溝通並獲得家長的理解。
我常常發現許多在學校頗受同學歡迎、老師好評的學生在家中卻常和家長鬧矛盾。曾有一個學生在周記中痛訴父親對她態度粗暴。我向她母親了解情況後得知,她父親隻是因為她未能達到學業方麵的要求對她吼了幾句,她便生氣了。因為優等生的特殊處境,他們所聽到的多為順耳動聽的溢美之詞,故而不易接受直接批評,也不能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於是我在班級中組織了“我眼中的好父母”討論並對學生加以適當引導。在討論中,許多學生發現雖然自己的父母有諸多缺點,但仍然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父母。在班級營造了濃濃的親情氛圍後,我順勢找到那位學生,通過幾番談話,讓她明白了家長的表現是愛之深的體現,父母對兒女的愛的表達方式千差萬別。作為孩子應該深刻體會父母的艱辛,虛心聽取他們的教誨,接受他們正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思想交流、言語溝通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前提,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隻有溝通,兩代人才能有共同語言,家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社會發展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優等生具有成才的雄厚資本,但也極易產生一些消極心理。因此,我們要把目光投向優等生,研究他們的心理狀態,找出他們的心理弱點,不斷找尋有效的方法,促使優等生真正成為自由遨遊於學海、任意馳騁於生活的佼佼者!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