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畫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2 / 2)

在教學思鄉、思親類詩詞時我們常會遇到關於寫作手法的問題,這時,我嚐試引入漫畫,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營造的意境。當然教師也要本著訓練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目的對其加以引導、點撥,合理采用語文漫畫來提問,這樣學生的思考方式、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批判精神才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漫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

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漫畫題型頻頻出現,備受出題人青睞。觀察是人主動感知客觀事物的一種活動方式,是思維賴以發展的基礎。觀察不同於一般的知覺,因為觀察的過程始終有思維的參加。如果把漫畫引入語文教學,不僅會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觀察學習氛圍,還可以訓練學生觀察語文漫畫的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欣賞語文漫畫,能夠有效地提高觀察能力,從而學會觀察、學會學習、學會賞析,進而形成閱讀賞析語文漫畫的能力,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有意識地引入漫畫教學,這在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鑒賞漫畫的水平。比如在教學《寡人之於國也》時,我巧妙地把漫畫作文“籠子”引入,讓學生體會並領悟不要盲目嘲笑別人的寓意,再讓學生根據文中成語“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進行漫畫創作,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刻領會成語的含義,同時也有助於增強學生對比喻論證的理解。

同時,記憶能力也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語文漫畫幽默誇張的特點有利於營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境,使抽象概念更加形象直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學生由知識的容器變為知識的生產線,更加有效地記憶語文知識。

四、漫畫以圖育情,激發情感,有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積澱

語文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樣,已經越來越重視包括學生的價值觀、哲學觀、道德觀、科學觀、藝術觀在內的人文素養。語文漫畫圖片雖然是靜止的,但其精神內容卻相當豐富。語文漫畫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對學生的成長也是一種人文關懷,有利於增長學生的語文知識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我國史學界著名學者戴逸曾說:“我之所以走上了學術道路,很大程度上和我青少年時期閱讀的書籍有關,我最早接觸而且對我影響至深的是連環畫……”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語文漫畫具有深刻的寓意,往往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漫畫還反映了作者對人、事、物的鮮明的情感判斷和愛憎之情,使觀者同樣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和文字材料相比,漫畫更能打開學生情感的大門,更有利於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漫畫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會得到提升。

總之,漫畫因具有貼近現實、直觀性和可讀性強、詼諧幽默、諷刺尖刻、表現形式生動形象等特點,可以適當地運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漫畫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增加其人文素養,使學生在開懷一笑中認識事理,讓心智得到啟迪,收到“一舉多得”“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也可以成為緊張學習中的一道調味劑……語文教師們,漫畫教學,何樂而不為?

【作者單位:山東省郯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