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發展改革委供稿)
重慶市多措並舉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一是加強領導,強化創業指導。成立市大學生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近40所高校成立大學生微型企業創業指導站,全力為大學生創辦微型企業提供指導、培訓和項目服務。二是開展活動,強化創業引導。每年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文化節品牌活動,對活動中遴選出的優秀創業項目進行扶持,免費提供創業培訓,落實稅收優惠、財政貼息、貸款擔保等政策。三是多方聯動,強化創業扶持。市級有關部門多方聯動,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全市高校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向高校畢業生發放《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支持大學生創辦微型企業。四是立足高校,強化創業教育。組織專門人員編寫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叢書》、《大學生創業理論基礎與實踐》統編教材,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高校組建指導畢業生創業的師資隊伍,強化對大學生的指導和幫扶。五是基地建設,強化創業孵化。在全市高校建立9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麵積達3.7萬平方米,給予一次性資金補貼和獎勵補貼近700萬元,基地可容納近500支創業團隊,現已吸納300餘支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帶動就業2000餘人;全市建立校級基地17個,校級基地麵積達5萬平方米;今年將再打造3—4個市級孵化基地。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供稿)
廈門文化體製改革
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基本完成歌仔戲劇團、小白鷺民間舞團、歌舞劇院等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成立歌仔戲傳習中心、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等;推進《海峽生活報》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製;全麵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改革,新組建翔安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機製,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創建工作。
(廈門市發展改革委供稿)
寧波文化體製改革
寧波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組建運行,從體製上適應了“三網融合”條件下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發展的需要,全市廣電有線網絡整合工作基本完成;組建了寧波市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劇院轉企改製工作基本完成。
(寧波市發展改革委供稿)
大連推動非公有製經濟發展
完善創業扶持機製,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社會支持等方式催生一批小微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誕生。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進一步優化結構和轉型成長,提高了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強化重點企業監測機製,拓展信息溝通渠道,建立了企業聯係製度和減負增利機製,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助推勞動密集型、創品牌保民生企業的發展。
(大連市發展改革委供稿)
海南涉外經濟體製改革
經濟合作不斷深化。海南省與俄加裏寧格勒州簽署合作意向書,海南省政府與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體育總局、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和浪潮集團、中國醫藥集團、中國華融、飛利浦等大型企業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國啟動冬春航班計劃,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新增了航線17條,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新增了航線31條。組團參加第十九屆“津洽會”、第二十三屆“哈洽會”、第十六屆“西洽會”、第十六屆“渝洽會”、第十六屆“廈洽會”、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首屆“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和第111屆廣交會等大型經貿活動,簽訂意向訂單11.2億元,簽署投資協議96.5億元。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海航集團收購新加坡通用海洋集裝箱租賃公司100%股權、收購法國藍鷹航空公司48%股權、收購美國紐約CASSA酒店取得成功,海南農墾集團並購新加坡R1公司75%股權項目,海南省在5國獲探礦采礦權,已在莫桑比克成功開采鋯鈦砂礦。
(海南省發展改革委供稿)
貴州投資管理體製改革
一是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得到細化落實,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權限下放後的配套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了三次“全省項目觀摩會”,為促進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提供了良好的體製機製保障。二是直接融資工作取得新成效。企業發行債券規模超過200億元,已被列為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省份;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工作取得新突破,中國證監會已正式受理新天藥業、貴陽銀行等企業上市申請。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供稿)
廣東商事登記製度改革
在深圳市、珠海市橫琴新區、東莞市、佛山市順德區等地開展商事登記製度改革試點,實行公司注冊與審批相分離,推行了注冊資本認繳製等。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供稿)
廣東試點社會信用體係建設
出台實施《廣東省建設社會信用體係工作方案》,在公共聯合征信係統建設、信用服務市場培育和監管、政務誠信建設等方麵進行試點建設。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供稿)
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推動十大改革
以體係建設為抓手推動十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建設法規體係。繼長株潭區域規劃條例出台實施後,又製定出台了長株潭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建築標識等法規頒布實施,湘江保護條例正在起草。完善政策體係。湖南省委、省政府第4次出台“兩型社會”建設支持政策即支持示範區改革32條,與省直部門出台的係列政策構建了完整體係。構建考評體係。加大統計指標體係中“兩型”指標的權重,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等方麵的指標及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全省績效考核。構建兩型標準體係。發布三批共16個兩型標準。十大重點改革。著力推進兩型工業準入提升機製建設、建立PM2.5監測及防治體製、排汙權交易、農村環境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製建設、綠色建築、綠色出行推廣等十項重點改革。出台了長株潭產業環境準入與退出政策,製定並實施11大類產品的能耗限額。長株潭等地啟動了PM2.5試點監測,長沙市列為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方法試點監測城市。株洲市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城區公交車電動化率達100%的“電動公交城”,自行車公共租賃係統得到推廣。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供稿)
武漢拓寬非公有製經濟發展領域
向民營資本開放了交通運輸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等十大領域,民營經濟投資領域不斷拓寬。
(武漢市發展改革委供稿)
湖北科技體製改革
一是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從2012年起,湖北省從基礎研究、研究與開發、產業化、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創業環境建設、政策措施研究等方麵進行了項目類別的調整設置,推動了科技項目從支持單一技術研發向支持技術集成與創新的轉變。從而通過實現項目成果的產業化,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進一步提升了湖北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二是完善科技體係建設,建立健全市州科技進步考核製度。湖北省政府明確要求科學技術支出在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所占比例不低於1.1%,國家級貧困縣應達到1.0%以上,科學技術經費的增長幅度應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係,把科技工作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製考核範圍,不斷強化地方科技創新的領導責任,形成了科學有效的導向和激勵機製,推進了市縣科技進步與創新。
(湖北省發展改革委供稿)
南京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
完善《南京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施意見》、《南京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管理流程》、《南京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南京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辦法》等係列政策意見,明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範圍、項目、程序等。
(南京市發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