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奇才——傑姆·羅傑斯
傑姆·羅傑斯,1943年出生於美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州。在耶魯大學曆史係畢業後,又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不久他愛上了投資管理這一行業。1968年,當羅傑斯開始股票交易時,僅有600美元。1971年他與另一位著名的投資家喬治·所羅斯組成了華爾街最成功的投資管理公司。他們兩人經營的投資組合——量子基金連續10年每年收益率超過50%。所羅斯負責買賣證券,羅傑斯負責證券分析。除他們兩人以外,公司開始時隻用一名秘書,量子基金從1970年的1200萬美元到1980年增長為25000萬美元。
羅傑斯的投資範圍極廣,從療養院到成衣商,從保險公司到鋼鐵廠,從葡萄牙到非州的博茨瓦納,從新加坡到秘魯都有他的投資。當他相信某個國家的發展前景比一般人預料的更為看好時,就先聲奪人地在那裏投資。而對於具體地投資於哪一支股票他興趣不大,也很少具體分析上市公司的業績、股市結構等情況。1984年羅傑斯購買了大量奧地利企業的證券。翌年,奧地利股市指數上升了145%,他因而被譽為“奧地利股市之父”。1987年日本股市的漲勢停了下來,1988年羅傑斯開始賣空日本公司的股票,結果他賣空的5種證券都跌價,從而獲利。
1987年上半年羅傑斯預見到美國股市將暴跌因而賣空股票,股市崩盤的10月19日恰逢他的生日,帶給他一份豐厚的生日賀禮。
1974年洛克希德航空公司謠傳瀕臨破產時羅傑斯收購了大量該公司的股票,成為除洛克希德公司外最大的股東。而洛克希德公司的股票則很快由2美元升到120美元,羅傑斯還購買了洛克希德公司同行競爭者的股票。他的投資方法是一旦發覺某種長期性或政策性變化對哪個工業有利時就購買那個工業裏的所有公司的股票,正如他購買自己喜歡的哪個外國證券市場上所有的股票那樣。
1980年傑姆·羅傑斯決定從公司“退休”。他管理的量子基金應得的一份利潤達數千萬美元,而當時他僅有37歲。羅傑斯的理財術為他累積了一大筆財富。
此後,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擔任教授。
羅傑斯博覽群書,學識廣博,既讀哲學、曆史,又讀公司年度報告,還讀成百種有關的期刊、專業雜誌和各國的重要報紙。騎摩托車周遊世界是他一生的夢想。
1988年羅傑斯騎摩托車遊曆了中國,他的曆程攝成了電視係列片《遠行》,在世界各國播映過。從1990年到1992年的22個月的時間裏,羅傑斯再次騎摩托車周遊列國。這次他走遍了六大洲,行程104700公裏,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他把投資的樂趣和旅遊的愉悅結合起來,從一個嚴謹的投資者角度去觀察所訪問的國家,在與各國政界、商界人士的接觸中獲取對投資有用的第一手資料。
羅傑斯說:“我一直想有錢,並不是因為有了錢可以買許多東西,而是有了錢可以買到自由。我讀過馬克思的書,我對馬克思的理解是資本的自由是最大的自由。如果你能使人們富裕起來,他們通常會比較幸福。我總算買到了自由。”
人們眼中的羅傑斯是美國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也是最成功的投資家之一。他買了誰的股票,誰的股票就跟著升值,由此,他成為舉世矚目的金融奇才。
一、關心政治更甚於關心股市
雖然股市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然而,也隻有那些最傑出的股市投資家才會關心政治超過關心股市本身。羅傑斯就是這樣傑出的投資家,他非常善於觀察社會,善於從社會上所發生的重大政治、經濟事件來推斷股市的走向,從而決定自己的投資組合。
他曾說過:“我們對某家公司下一季盈餘,或某一年鋁供應的前景如何不感興趣,反而對身處非常廣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足以改變某種產業或某種股票的前途感興趣,如果我們所觀察到的與股票市價有較大差異,那就太好了,因為我們可以借此賺錢。”
羅傑斯在學生時代就注意國際彙率和投資變動的情形。60年代早期,他從耶魯畢業後,就靠獎學金在牛津進修,當時他堅信英鎊就快要大貶。所以他每天隻帶幾先令生活費,希望在那注定非來不可的貶值行情之後,能把他的美元以更好的價錢兌換成英鎊。的確,英鎊是無可避免地貶值了,隻不過羅傑斯等不到英國政府決定最後讓它貶值。他就已經畢業回美國了。
羅傑斯用“一個來自阿拉巴馬州的窮小子”形容自己,他生長在隻有7800人口的德摩波裏斯小鎮,離得最近的大城瑟馬市也在50裏以外。
羅傑斯1964年從耶魯畢業的時候,不知何去何從。他申請了好幾個研究所,在校園人才活動中也參加了幾次麵試。最後,他被多明尼克公司錄用。為了到牛津學習,他在這家公司隻工作了幾個月。當時,羅傑斯到這家公司工作,連股票與債券的差別都分不出。但是他卻立刻對證券投資產生了濃厚興趣。羅傑斯回憶說:“我那時覺得再好不過的是這個行業不需要投資許多錢,而我也沒有錢,隻要你夠聰明,肯用腦筋,注意世事就夠了。我對世界大事又特別關心,同時也特別喜歡讀書。當時,不需要因戴哪條領帶而煩惱,也不需要參加什麼俱樂部或其它組織。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任何事情,而且他們付錢請你去做。我覺得那是我所遇到過的最好的事了。”
那年秋季,羅傑斯離開多明尼克公司,進入牛津大學讀書。在那裏,他的收入微薄。有幸的是經過波利爾教授介紹,羅傑斯結識了約翰·坦普頓。
羅傑斯是個很謙虛的人,在交際中甚至給人留下靦腆的印象,但是在談話時,他能一針見血,很快切中要領。他了解到自己最大的興趣是在國際財務上,便希望能像蘇黎世精英那樣可以到各地投資各種事務。1965年夏天,他又回到多明尼克公司從事店麵市場交易。後來,他服了兩年兵役,而後,到貝奇公司和狄克吉爾得公司工作。在這裏,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按他的話說:“你最好了解數字。60年代,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而且更有甚者,許多人雖然在賺錢,卻不知道賺錢是為了什麼。”再後來,羅傑斯又到了諾柏格柏曼公司。他像個漂泊者那樣,到過不少公司謀積,雖然是個過客,但是他卻學到許多知識。
直到70年代他在亞諾公司和布萊契羅德公司工作,才較穩定下來。這時候他遇見了喬治·斯諾。他們後來成為這個行業裏最成功的雙人明星投資團隊典範。他們合作的時候沒有一年出現過低潮,從1969年12月31日到1980年12月31日,他們成立的斯諾基金增長了33.65%,而史坦普500種股價指數隻上漲約47%。創業的時候,隻有他和斯諾兩個人和一個秘書,斯諾負責實際操作,而羅傑斯負責研究工作。基金完全靠他們兩人獨立思考運作,羅傑斯和斯諾都不太理會華爾街股票分析師的意見。羅傑斯說,“他們一窩蜂的湊熱鬧。從來沒有人因為這樣而致富。”“要破產,這樣還可能快點。”但羅傑斯並不認為自己隻屬於反向思考型投資者,他認為那種人從1959年之後每年就買美國鋼鐵,現在叫作USX,而且必賠無疑。你必須要投資正確而且方法要不同。
這個基金最大的成功之道,就在於他們有能力預測市場上最大且普遍性的變化,即大勢,而非周期。羅傑斯現在仍遵循此原則從事自己的投資,他當時解釋,“我們對某家公司下一季盈餘,或1975年鋁供應的前景如何不感興趣,反而對身處非常廣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足以改變某種產業或某種股票的前途感興趣。如果我們所觀察到的與股票市價有較大差異,那就太好了,因為我們就可以借此賺錢。”這就是華爾街稱之為“由下往上”的投資策略。
開始的十年間,公司員工增加到十多人,羅傑斯和斯諾仍負責運作策劃。在同一時期,由起初的1200萬美元的管理基金增長為2.5億美元。這時,羅傑斯認為基金過於龐大不易管理,就提出與斯諾分開。他離開時,獲得了1400萬美元的利潤。
羅傑斯喜歡獨立獨行。他的頭腦中帶有波希來亞人的思想。他曾經騎車暢遊拉丁美洲。他說自己其實並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然而,他在哥倫比亞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證券分析期間卻十分快樂。他用首次領到的教學薪水買下哥倫比亞大學體育設施的終身會員。沃倫·巴菲特曾經聽過羅傑斯的課,認為他的授課內容很具感性,將真實的投資世界帶進了課堂。
有一段日子,羅傑斯考慮是否拿個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當時的一位多明尼克公司的資深管理人對他說:“放空黃豆,你在一筆交易上所學到的會比兩年管理學院中能學到的多得多。”於是羅傑斯聽了他的話,很快付諸行動,而且馬上學到了賠錢的經驗。60年代末,羅傑斯還隻是一個投機的投資者,到了70年代,他認為空頭市場即將來臨,就用所有的錢買進工具機股的賣出選擇權。而後將它賣出。這樣,起初他賺了一些小錢。後來,羅傑斯又開始放空,由於市場上漲走勢持續很久,他把所有的錢都賠光了。雖說不多,對他而言卻是全部資產。此後他認為多明尼克那位管理人所言極是。那真是很有經驗。於是,就放棄了拿企管碩士學位的念頭。
吸取失敗的教訓,使羅傑斯變得更精明起來。當時,他認定賺錢最好的辦法是經營所謂的“避險基金”。他可以買進、賣出或者作空。在羅傑斯的投資生涯中,他從來沒有停止過作空,而且因此賺了很大一筆錢。羅傑斯為此解釋道:“至今要是有人說我隻是幸運,我仍會感到受侮辱。作空的確是不受歡迎的。我告訴人們,某種情勢正在惡化中,要他們最後賣出手中的股票。我說我自己也要放空。而他們卻對我說,摩根銀行的觀點是這種產業發展趨勢看好。不出我所料,這些公司營運真的遇到了困難,股價下跌。於是就有人認為是我從中做了手腳。他們甚至連油價下跌也怪我。這時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聖經》中所謂‘殺死使者’的蘊意。”
為了能更好地從事國際投資,羅傑斯在1971年瑞士銀行開了一個正式而且要付稅的賬號,並在美國二次開放個人持有金塊限製之前,在加拿大買了一些金條。他自己認為金價在短期內不會上漲。原因是南非形勢惡化,政府、公司、個人都在海外大量拋售黃金,這是他們唯一可賣的東西,反而會使金價下跌。羅傑斯的另一項保值工具是瑞士法郎,另外,他還持有大量的德國馬克。還選擇性地持有荷蘭幣、奧地利幣及新加坡幣。1987年,他認為美元會對日元大貶,可是他發現東京彙市不自由,充滿人為的操作。更令他費解的是,經過這麼多年為什麼大多數美國投資人都不了解,他們有必要持有外國貨幣和債券,以避開美元貶值或美國市場下跌的風險。
70年代初,葡萄牙整個國家幾乎是戰火連年。當時,葡萄牙的資本通通流向國外,產業也紛紛外移。後來葡萄牙右派政黨執政,這個國家趨於穩定。各行各業開始恢複,旅遊和商業也重新開始。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很快達到原來的水準。
這時,一些實質的外國投資漸漸出現,而十分平常的股票市場,在當時情況下,並不對外開放。直到80年代初,羅傑斯覺得時機成熟了,便與葡萄牙財政當局洽談在當地投資的事宜。很快便達成一致協議。當局允許將投資當地證券市場所獲得的利潤兌換成美元,當時,裏斯本最大的投資公司告訴羅傑斯,葡萄牙股票並不看好。而羅傑斯堅持自己的投資方向,他買下裏斯本證券交易所的全部24種股票。不出所料,此後葡萄牙的情況越來越好。羅傑斯又陸續買下11種股票,共計35種,由於他大膽的投資和非凡的預見,使他在這個國家的收益相當可觀。
羅傑斯1984年另一樁出人意料之外的行動是在奧地利。奧地利股市一直停滯在1961年,也就是23年之前水準的一半。當時若幹歐洲國家已通過一些投資誘因刺激資本市場,例如法國,法國因為密特朗執政,其經濟和幣值陷入崩潰。羅傑斯看出奧地利政府也準備采取與法國同樣的行動。他非常確定歐洲的基金經理人正尋求尚未采取行動的國家,遲早也會盯上奧地利。他向紐約主要的一家奧地利銀行分行詢問外國人該如何投資奧地利股票的事宜。銀行的回答是不知道。事實上,奧地利推行民主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成功而穩步發展,卻從來沒有人表示過有投資興趣。在奧地利之外所能獲得的資訊實在太少,羅傑斯隻好親自去維也納詢問。他問該國財政部,是否有任何政治勢力或其它利益團體反對股市自由化或鼓勵外資。當答案是“沒有”的時候,他認為這個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此時卻出現了一個問題:摩根史坦利公司編製的國際指標顯示,奧地利股票的價格是其盈餘的67倍,這個數字高得恐怖。但是,羅傑斯在調查後,發現這是完全錯誤的統計數字,因為這個指數隻包含了9家公司,而其中有3家正在賠錢。摩根史坦利同時也說奧地利市場的流動性很低。關於這點,其實隻是因為多數交易並非發生在交易所內,銀行間的交易事實上非常活動。羅傑斯寬容地下了判斷:“摩根史坦利該槍斃。”一方麵由於摩根史坦利的離譜數字,另一方麵因為其它外國投資人都懶得更深地了解,幾乎沒有任何其它外資對奧地利感興趣。為此,羅傑斯又堅信這裏有利可圖,便果斷地押寶,一年後,奧地利的金融機構股票價格指數就上漲了145%。與此同時,羅傑斯認定德國股市將要爆發。因為它已經沉寂了15年之久,而且資本市場的自由化壓力越來越強大。羅傑斯斷言:德國股市在以後三年,會變得極為有利可獲。他們馬上會因為投機熱潮而不知所措。於是,他打電話給德國股票經紀人,要他買下多種股票,當經紀人問他是否要那些股票的牌名、報表、新聞報道及每日股價等資料時,羅傑斯斷然回答,他不需要。原因是德國經濟的不可思議的發展,使得股市價格急速上揚,“如果按每天規律看價格走勢,我也許會忍不住想賣掉這些股票。”羅傑斯買下股票後,市場隨之上漲許多。而不到兩年,他就拋掉持股,從中獲得三倍的利潤。
1985年,羅傑斯看準馬來半島。當時新加坡儲蓄率為24%。經濟上而言,李光耀所統治的新加坡非常勤儉。他要求雇主和受薪階級都要參加中央退休基金。然後他允許這筆基金購買績優股股票。後來他也對投資采取優惠措施。這些都創造了股票需求麵躍增的利多,但由於當時整體經濟與市場不景氣,實際並沒有發動。新加坡的經濟成長由1984年的8.2%掉落到1985年的負1.4%。新加坡政府於是采取多種緊急措施振興經濟。但是此時卻有一家主要的新加坡控股公司,泛亞電子突然破產了,這家公司同時在香港、馬來西亞、百慕達、汶萊以及英國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新加坡政府一時慌了手腳,並在12月2日關閉新加坡和吉隆坡證券交易所。
而事實上這兩家證券交易所在日後重新開市時,股價幾乎下跌了25%。政府的作法實質是錯誤的。不過,羅傑斯認為這是穀底,便果斷進場。當時,新加坡頒布禁令,規定在市場走穩前,不準新股上市。由於供給麵的減少,加上減稅所引伸的需求麵增加,逐漸推升股價。在接下來的一年半裏,兩個市都上漲了。而馬來西亞也類似。羅傑斯認為,這兩個國家都是依靠天然資源發展經濟,隻要商品價格小漲,其經濟就會持續發展。
羅傑斯看好新加坡市場的同時,也看好了巴西,盡管那裏貨幣不能自由兌換,但是他還是在當地一直保持著相當金額的投資。早在70年代初期,羅傑斯就開始投資巴西。當時,在巴西,外國人根本不可能公開地在當地投資。於是羅傑斯隻好找了一個素未謀麵的當地人作人頭,替他開了個銀行賬戶,用它來買股票,支付銀行手續費用。交易做成後,整個股市在數年內上漲10到15倍。
其實,羅傑斯並不喜歡用人頭,以逃避外彙管製的方式,到一個國家從事投資,這樣做法在理論上是非法的。他的策略是用自己的名字持有股權,並保存在每個國家最大的銀行裏,他認為如果發生國家危機時,最大的銀行總是最後破產。
經過長期跨國報資,羅傑斯對於好的投資國總結出如下四個條件:
1.國家的表現越來越好。
2.國家必須比一般認識的還要富裕。
3.貨幣必須可以自由兌換。一般情況下,羅傑斯認為最好等到貨幣可以兌換時,再到當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