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人生態度比高調更為難得;低調的氣質比高調的姿態更富有魅力;低調的方法比高調的炒作更容易實現目標。
在我們現代的社會上,“低調”是不太“得寵”的,一般的人更喜歡“高調”。也難怪,在經濟社會中,誰不想找個好的另一半,誰不想事業快速發展,誰不想錢多多的賺,誰不想舒舒服服的生活……可是,當我們聽多了誇誇其談的論調,看多了外強中幹的表現,“高調者”最終的結局都是美夢一場。因為他們無形當中給自己增加了做人的成本,給自己人為地製造了成功的障礙。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低調”常常可以完成“高調”所完成不了的事情。低調者收獲的是福,是快樂。他們懂得並不要去一味地爭強好勝,在必要的時候,寧肯退後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有這種度量的人肯定會做成大事的。
春秋後期,齊國的齊景公賦斂非常嚴重,同時刑罰也特別厲害,傳說因為受到刖刑的人特別多,受過刖刑的人所穿的鞋子(踴)都比一般鞋子要貴得多了,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地逃難去了。齊卿田氏為了爭取流亡的民眾,就派人做了大小兩種鬥,把自己的糧食用大鬥借給饑民,用小鬥收還回來的糧食;同時在自己管轄區內控製物價,使得木料和魚鹽海產的價格不超過產地價格。田氏的惠民政策深深地得到了民眾的擁護,於是,民眾紛紛來投靠田氏。這樣一來,民眾的心都歸向了田氏,由於爭取到了民眾支持,田氏聯合鮑氏和諸大夫,打敗消滅了高氏、國氏和晏氏,並且殺死了高、國二氏所擁立的國君荼而擁立陽生(齊景公太子)為君,即齊悼公。次年,齊悼公被殺,立其子壬為國君,即齊簡公。齊簡公任用田氏為丞相,田氏暗中厲兵秣馬。終於在公元前481年,田氏打敗齊簡公,取得了齊國的政權,田氏自立為國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冊命田氏為齊侯,曆史上稱之為“田齊”。
有很多人誤認為低調不但會吃虧,而且往往還會多吃虧,吃大虧。其實,唯有不計較吃虧的人,才會真正的有福。自古就有“吃虧是福”、“吃一塹長一智”的說法。但對於其中的道理似乎有很多人還隻是表麵上一知半解,實際行動起來卻大打折扣。吃虧,雖然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但實為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
有這樣一個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一天,吃晚飯的時候,父親特意做了兩碗麵,一碗麵有蛋,一碗麵無蛋,父親問10歲的兒子:“小剛,你吃哪一碗?”
“當然是有蛋的那一碗!”兒子毫不客氣地說。
“不後悔了?”父親問。
“不後悔!”兒子說完,他迫不及待地開始吃那碗麵了。父親吃的時候,兒子沒想到父親的碗底藏了兩個荷包蛋。兒子傻眼了。父親告誡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晚飯,父親又做了兩碗麵,也是一碗麵有蛋,一碗麵無蛋,父親問兒子:“小剛,吃哪一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狡猾地端起那碗無蛋的麵吃起來。可是,兒子吃到底也沒看到蛋,倒是父親的碗裏上麵臥一個,下麵又藏一個,兒子又傻了眼。父親又告誡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的。”
第三天的晚飯,父親又做了兩碗麵,還是一碗麵有蛋,一碗麵無蛋。父親問兒子:“小剛,吃哪一碗?”
“孔融讓梨,我讓麵——爸爸是大人,您先吃!”兒子誠懇地說。
“那就不客氣啦!”父親端過上麵有蛋的那一碗吃了起來,兒子吃的時候也發現自己的麵下麵也藏著一個蛋。
父親意味深長地說:“不想占別人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的。如果做人總怕吃虧,總想占便宜,最終吃虧的是自己,因為你丟掉了人們對你的尊重和信賴,這個虧可就吃大了,最終結果是你什麼便宜也賺不到。”
是啊,世界上沒有白占的便宜,愛占便宜者遲早要付出代價。為了蠅頭小利,失去了尊嚴的人格,多麼不值啊!隻有不怕吃虧的人,才會以一種平和的心境去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我們要在物質利益上不是錙銖必較而是寬宏大量;在名譽地位麵前不是先聲奪人而是先人後己;在人際交往中不唯我獨尊。這樣低調的人,總是把別人往好處想,在其善良和坦誠的背後,是一個闊大的、寬容的、不設防的世界。
在生活中,低調點,吃虧點,我們就會很快地成熟起來,並懂得享受生活的快樂。一旦放不平心態就會愁腸百結,鬱鬱寡歡,甚至一蹶不振,那麼受傷的人也隻能是自己。受到這種傷害,服用任何靈丹妙藥都是無濟於事,診治的特效藥方隻有四個字:低調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