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工KOSEN株式會社貿易史
<公司的創立>
1947年5月9日,東工KOSEN株式會社的前身“工業纖維株式會社”(1988年5月社名改為“株式會社KOSENUNIVERSAL”),在日本橡膠工業界與纖維業界有實力企業的投資參與之下正式成立。
以首次日中貿易協定為契機
1952年5月,帆足計議員等人士訪問了中國,並於6月1日簽訂了第一次日中民間貿易協定。以此為契機,為創立以開拓、促進日中貿易為目的的東工物產株式會社,在工業纖維株式會社內設立了事務所。從此,開始了與中國進出口公司之間的具體交易。1953年10月,簽訂了第二次日中民間貿易協定。帆足計議員作為東工物產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此間,與中國進出口公司簽訂了以進口開灤煤、鹽、複州粘土、重燒鎂、廢棉和出口工業縫紉機、人造絲、苛性鈉、硫銨為內容、價值144萬英鎊的CJP002號貿易合同。
東工物產的成立
1953年12月2日,從工業纖維分離而出,成立了東工物產株式會社。最初的領導成員為取締役川瀨一貫(經團連常任理事、工業纖維社長、後任東工物產會長)、菅禮之助(東京電力會長)、帆足計(眾議院議員)、小林隆治(工業纖維調查室長、現任東工KOSEN會長)、監查役上島清藏(古河三水會常務理事)等人士。
進出口貿易首次獲成功
1954年春季以來,根據CJP002號貿易合同,首次成功地向中國出口了苛性鈉和硫銨,並成功地進口了中國的大豆。這些成就成為以後開拓日中貿易的契機,同時也奠定了我社作為日中貿易專門商社的牢固基礎。1955年9月,小林隆治參加了“第一次日本實業界訪華團”,先後訪問了北京、沈陽、撫順、鞍山、天津、上海及廣州等地,並與各貿易公司簽訂了合同。
對團體活動做出的貢獻
1954年9月,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成立。菅禮之助任副會長,川瀨一貫任常務委員。此後,川瀨一貫就任了該協會副會長、日中進出口貿易組合理事長、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接著,又就任了該協會顧問及日中經濟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技術交流率先而行
1956年10月,在古河集團、島津製作所、池貝鐵工等有關廠家的協助之下,東工物產作為最大的展出單位,參加了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北京、上海日本商品展覽會”。1957年7月至10月之間,島津製作所、橫河電機製作所以及日本瑞翁株式會社相繼向中國派遣了其高級技術人員,成為日中技術交流的開端。此後,在1964年7月我社接待了由8位人員組成的儀表實習組,安排他們在橫河電機製作所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技術實習。接待以學習技術為目的的中國技術人員長期實習,還屬首次。
<友好往來的促進>
日中貿易雖然受到種種條件的限製,還是逐步得到了發展。但由於日中之間的政治關係惡化,以長崎國旗事件為事端,致使日中貿易於1958年5月陷於中斷。小林隆治作為日中貿易再開推進委員會副委員長,為恢複日中貿易和恢複兩國的外交關係,全力以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成為首批友好商社成員
1960年9月,公布了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貿易三原則”,日中之間的民間友好貿易得以重新開始。同年12月,應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邀請,我社作為第一批友好商社的成員訪問了中國。
為展覽會成功做出貢獻
1966年10月至12月,在北九州市和名古屋市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貿易展覽會”時,川瀨一貫擔任該展覽會的全國協力會副會長之職,在1969年3月舉辦的“北京·上海日本工業展覽會”中擔任副會長兼理事長的職務,並為此而盡職盡力。1967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難的情況之下,“日本科學儀器展覽會”在天津開幕。小林隆治作為該展覽會的副團長,竭盡全力地工作。我社展出的商品數量居為首位,為展覽會的成功做出了貢獻。
為促進恢複邦交而努力
我社自創立以來,在已故川瀨一貫的帶領之下,全社上下團結一致,為促進日中邦交正常化作出了努力。同時,也為介紹日本經界有實力的企業參加日中貿易,為鞏固經濟界日中友好形勢做出了貢獻。1972年4月,川瀨一貫在訪華前分別與福田赳夫外務大臣、田中角榮大藏大臣進行了會談。他聽到田中大臣“如果我一旦即位於首相,則將立即決定與中國建交”的決心,即告知廖承誌先生,希望中國政府對此作出積極的反應。同年9月29日,通過田中角榮與周恩來兩國首相,日中共同聲明終於公布於世,使曆經20年之久的宿願得以實現。
<廣泛開展貿易事業>
建交之後,日中間的經濟關係獲得了正常的擴大與發展。與此同時,我社的貿易事業也以各種成套設備、石油、煤炭為先導,進出口量不斷增加;技術轉讓、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貿易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