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外事交往禮儀(3)(2 / 3)

當然,對應邀前來的訪問者,不管是官方人士、專業代表團,抑或是民間團體、知名人士,在他們抵離時,均應安排相應的人員前往迎送。對長期在本國工作的外國人土、外交使節或專家,當他們到任或離任時,各國有關方麵亦安排相應人員迎送。

二、確定迎送規格

對來賓的迎送規格,通常主要是依據來訪者的身份,訪問性質和目的,適當考慮兩國關係,同時要注意國際慣例。

確定迎送規格,主要是確定哪一級人員出麵迎接,是接待來賓的一個禮遇規格,應根據主管部門接待要求來辦。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來賓的身份相當,但由於各種原因不可能完全對等時,可靈活變通,由職位相當的人士或由副職出麵。總之,主人身份與客人的身份不能相差太大,以同客人對口、對等為宜,以示對客人的尊重。當事人不能出麵時,無論作何種處理,應從禮貌出發,向對方作出解釋。在特殊情況下,為了兩國的外交關係或政治需要,可打破常規,安排較大的迎送場麵,給予較高的禮遇,但要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以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

三、掌握抵達和離開的時間

為順利迎接客人,迎送人員必須準確掌握來賓乘坐的飛機(火車、船舶)的抵離時間。如有變化,應及時告知。由於天氣變化等意外原因,飛機、火車、船舶可能不準時,迎送人員應在客人抵達之前到機場、車站或碼頭,不能出現讓客人等候的現象。送行人員應在客人起程之前到達,如有迎送儀式,應在儀式之前到達,並直到客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看不見時再離去。

四、獻花

獻花適用於禮遇較高的外賓,迎接普通外賓,一般不需獻花。獻花須用鮮花或由鮮花紮成的花束,花束要整潔、鮮豔,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顏色花朵。向貴賓獻花,通常由兒童或女青年在參加迎送的主要領導人與客人握手之後,將花獻上,並向來賓行禮。有的國家由女主人向女賓獻花。

五、互相介紹

客人與迎接人員見麵時,應互相介紹。通常先將主人介紹給來賓,職位從高至低,可由禮賓交際工作人員,接待翻譯或迎接人員中職位最高者介紹。有時也可作自我介紹。客人初來乍到,一般較為拘謹,作為主人應主動與客人寒暄。

六、迎送中的陪車

迎送車輛都應事先安排好,不可臨陣調遣,給人以倉促之感。客人抵達或迎送儀式結束後,從抵達地到住處,以及訪問結束後,由住地前往機場、車站、碼頭,一般都應安排迎送人員陪同乘車。陪車時,應請賓客坐在主人右側。上車時,客人要從右側門上車,主人從左側門上車。如果客人已先上車並坐在了主人位置上,則不宜再請客人挪換座位。

七、其他迎送中的事項

1.迎送貴賓時,應事先在機場(車站、碼頭)安排好貴賓休息,準備好飲料。

2.客人的住處、膳食應事先訂好。如有條件,在客人到達之前,就應將住房地點、用膳方式、日程安排、聯絡方式、聯絡人等事宜通知到具體客人。如做不到,可將上列事項打印好,在客人到達時分發給每個客人,這樣可避免混亂,使客人心中有數,主動配合。

3.指派專人協助辦理入出境手續及機票(車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運手續等事宜。

4.客人到達住處後,應給客人安排休息的時間,再開展其他活動。

5.整個迎送活動應安排得熱情、周到,有條不紊,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不能出現冷淡、粗心或怠慢客人的情形。

會見與會談禮儀

會見和會談都是涉外交往活動的重要方式。會見,國際上通常稱接見或拜會。凡身份高的人士會見身份低的人士,主人會見客人,人們通常稱其為接見或召見;凡身份低的人士會見身份高的人士,客人會見主人,人們通常稱其為拜會或拜見。

接見和拜會後回訪,通常稱為回拜。我國通常對此不作細分,統稱會見。會談是指雙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宗教以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洽談協商。會談一般專業性或政策性較強,形式比較正規。會見多是禮節性的,而會談多為解決實質性問題。有時會見和會談也難以區分。因為會見時雙方也常談專業性或政治性問題,以上區分隻是相對而言。

一、會見的禮儀

會見就其內容來說,多為禮節性的,也有政治性或事務性的會見,或兼而有之。禮節性會見一般時間較短,話題也較為廣泛。政治性會見一般涉及國與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國際局勢及一些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或意見等。事務性會見一般涉及貿易爭端、業務交流與合作等。

會見的禮儀主要有如下內容:

1.確定參加會見的人員。會見來訪者,一般情況下應遵循“對等”原則,但有時由於某種政治或業務的需要,上級領導或下級人士也可會見來訪者。參加會見的人員不宜過多,隻安排相關人員參加即可。

2.會見的時間、地點。會見的時間一般安排在來訪者抵達的第二天或舉行歡迎宴會之前。會見的具體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左右為宜。會見的地點多安排在客人住地的會客室、會議室或辦公室,也可在國賓館等正式的會客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