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餐桌禮儀習慣,應當從小培養。下列幾點,是為人父母者應該和兒女互相溝通的事項:
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告訴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時候,身體保持挺直,兩腳齊放在地板上,儀態看起來很不錯。”當然,這並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須像軍校的學生一般,坐得像槍杆一樣筆直,不過也不能像布娃娃一樣,彎腰駝背地癱在座位上。
2.暫停用餐時,雙手如何擺放可以有多種選擇。你可能喜歡把雙手放在桌麵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邊緣;或者你可能喜歡把手放在桌麵下的膝蓋上。雙手保持靜止不動,在同桌的人看來,可能比用手去撥弄盤中的食物,或玩弄頭發要好得多了!
3.吃東西時手肘不要壓在桌麵。在上菜空檔,把一隻手或兩隻手的手肘撐在桌麵上,並無傷大雅,因為這是正在熱烈與人交談的人自然而然會擺出來的姿勢。不過,吃東西時,手肘最好還是要離開桌麵。
用餐的時候,除了本章上麵提到的禁忌外,還有五個不可。
第一,取食時不要站起來。拿不到的食物請別人傳遞。
第二,飲酒幹杯時不可不喝。即便不多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
第三,不可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
第四,不可在餐桌邊化妝。
第五,不可用餐巾擦鼻涕。
平時用餐就培養自己良好的用餐習慣,可以杜絕不雅觀和不禮貌的行為。
參加宴請時要注意的程序
應邀,接到宴會邀請無論是請柬或邀請信。能否出席要盡早答複對方,以便主人安排。一般來說,對注有R.S.V.P.(請答複)字樣的,無論出席與否,均應迅速答複。注有“Regretsonly”(不能出席請複)字樣的,則不能出席時才回複,但也應及時回複。經口頭約妥再發來的請柬,上麵一般那注有“Toremind”備忘。字樣,隻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複。答複對方,可打電話或複以便函。
在接受邀請之後,不要隨意改動。萬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況不能出席,尤其是主賓,應盡早向主人解釋、道歉,甚至親自登門表示歉意。
應邀出席一項活動之前,要核實宴請的主人,活動舉辦的時間地點,是否邀請了配偶,以及主人對服裝的要求。活動多時尤應注意,以免走錯地方,或主人未請配偶卻雙雙出席。
掌握出席時間。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達,一般客人宜略早到達,主賓退席後再陸續告辭。出席宴會,根據各地習慣,正點或晚一兩分鍾抵達;在我國則正點或提前二、三分鍾或按主人的要求到達。出席酒會,可在請柬上注明的時間內到達。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應向主人說明後悄悄離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
贈花:參加慶祝活動,可以按當地習慣以及相互關係,贈送花束或花籃。參加家庭宴會,可酌情給女主人贈少量鮮花。
入座:應邀出席宴請活動,應聽從主人安排。如是宴會,進入宴會廳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時注意桌上座位卡上是否寫著自己的名字,不要隨意亂坐。如鄰座是年長者或女士,應主動協助他們先坐下。
進餐:入座後,主人招呼,即開始進餐。
進餐、交談和祝酒,本章前幾節已經做了詳細介紹,這裏不再重複敘述。
值得補充的是,在正式的宴會上,服務員打開酒瓶後,先要上一點遞給主人品嚐。主人應先飲一小口仔細品評、然後再嚐一口,感到所上的酒完全合乎要求時,再向服務員示意,可以給客人們斟酒了。斟酒的順序是:先主賓,隨後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時、酒杯應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
會喝酒的人飲酒前,應先禮貌地品—下酒,可以先欣賞一下酒的色彩,聞一聞酒香。繼而輕吸—口,慢慢品味。不要為顯示自己的海量,舉起舉杯看也不看,便一飲而盡,使酒順著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矯揉造作地在舉杯時翹起小手指、以顯示自己的優雅舉止。不宜一邊飲酒,一邊吸煙。
喝茶:或咖啡。喝茶、喝咖啡,如願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攪拌後,茶匙仍放回小碟內,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單獨器皿盛放。喝時右手拿著杯把兒,左手端著小碟。
水果:吃梨、蘋果,不要整個拿著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後用手拿著吃,削皮時刀口朝內,從外往裏削。香蕉先剝皮,用刀切成小塊吃。橙子用刀切成塊吃,橘子、荔枝、龍眼等則可剝了皮吃。其餘如西瓜、菠蘿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塊,吃時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塊用叉取食。
水盂: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漂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為飲品,以致成為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