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時,最好插用一些短語以鼓勵對方。如,“嗯,嗯”、“我明白”、“我理解”,或“好,好”等。
對對方的要求做出反應或對方提出要求時,態度應積極而有禮貌,比如:“我將樂於關注那件事”或“請別忘了……”等等。
20.適時結束通話
通話時間過長意味著濫用對方的善意。你以為對方正聽得津津有味時,也許他正在抓耳撓腮,揉眼睛,恨不得早點掛下話筒。愛在電話裏誇誇其談的人,最好在桌上放一台鬧鍾,以便控製通話時間,及時提醒自己:“該結束了。”
結束通話時,要把剛才談過的問題適當總結一下。比如說:“我將在星期五中午告訴你最後的數字。”或:“我看雙方還需要再做些調查才好定案。找時間再談一次如何?下星期二你方便嗎?”等。不要把問題掛在那裏,說了大半天等於沒說。
最後應說幾句客氣話:“很高興和你交談”,“謝謝您打來電話”。以便顯得熱情些。
放話筒的動作要輕,話筒沒放穩前,千萬不可發牢騷,說怪話。
手機禮儀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無論是在社交場所還是工作場合放肆地使用手機,已經成為禮儀的最大威脅之一,手機禮儀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國外,如澳大利亞電訊的各營業廳就采取了向顧客提供“手機禮節”宣傳冊的方式,宣傳手機禮儀。
公共場合特別是樓梯、電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無人地使用手機。
在會議中、和別人洽談的時候,最好的方式還是把手機關掉,起碼也要調到震動狀態。這樣既顯示出對別人的尊重,又不會打斷發話者的思路。而那種在會場上鈴聲不斷,並不能反映你“業務忙”,反而顯示出你缺少修養。
在一些場合,比如在看電影時或在劇院打手機是極其不合適的,如果非得回話,或許采用靜音的方式發送手機短信是比較適合的。
在餐桌上,關掉手機或是把手機調到震動狀態還是必要的。不要正吃到興頭上的時候,被一陣煩人的鈴聲打斷。
無論業務多忙,為了自己和其他乘客的安全,在飛機上都不要使用手機。
使用手機,特別是在公共場合,應該把自己的聲音盡可能地壓低一下,而絕不能大聲說話,以“贏取”路人的眼球。
在一切公共場合,手機在沒有使用時,都要放在合乎禮儀的常規位置。無論如何,都不要在並沒使用的時候放在手裏或是掛在上衣口袋外。
放手機的常規位置有:一是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裏(這種位置最正規)。二是上衣的內袋裏。
有時候,可以將手機暫放腰帶上,或是開會的時候交給秘書、會務人員代管,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邊、背後、手袋裏,但不要放在桌上。
手機短信的越來越廣泛地使用,使得它也成為手機禮儀關注的焦點。在一切需要手機震動狀態或是關機的場合,如果短信的聲音此起彼伏,那麼和直接接、打手機又有什麼區別?所以,在會議中、和別人洽談的時候既使用手機接收短信,也要設定成震動狀態,不要在別人能注視到你的時候查看短信。一邊和別人說話,一邊查看手機短信。
在短信的內容選擇和編輯上,應該和通話文明一樣重視。因為通過你發的短信,意味著你讚同至少不否認短信的內容,也同時反映了你的品味和水準。所以不要編輯或轉發不健康的短,特別是一些帶有諷刺偉人、名人甚至是革命烈士的短信,更不應該轉發。
使用手機時勿擾他人,手機即“移動電話”,又稱“大哥大”,是靈活、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使用時除了應遵守電話禮儀外,還應注意一些特殊規範。例如:不應專揀人多處使用。在餐廳、酒吧、歌舞廳、影劇院攜帶使用,由於比較引人注意,容易給公眾以輕浮、擺闊的印象。在賓館大堂、會議室、洽談室使用,則明顯會打擾他人。如必須攜帶,則應將其關機後裝進公文包或小型提包內,如急需在公共場所、正式活動過程中使用,應起身離開,找一個不影響他人的地方。如不得不當眾使用,應向周圍的人致歉。
具體地說使用移動電話,有四個點要注意。第一,不要借用別人的手機。現代人都有個人空間,一般來講,講究的人名片上是不印手機號碼的,所以不要主動問別人手機號,也避免借打別人的手機。第二,使用手機要注意安全。駕駛車輛乘坐飛機按照有關規則不要去用。第三,使用手機不要製造噪音。開會也好,觀看演出也好,工作場合也好,不要讓手機發出鈴聲。要養成習慣,進入公共場合手機調為振動或者關機。最後一點要注意,就是手機放置的位置有講究。一般手機別別在腰上,不要掛在脖子上,正常情況下,手機放在自己公文包裏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