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年輕時也有這樣的問題。我自己喜歡整潔,每當丈夫回家將衣服、報紙、文件到處亂放,我就馬上整理,一邊整理一邊嘮叨:你以後不要再亂放了,你要怎樣怎樣,不能怎樣怎樣。總是用這種管教孩子式的方法,現在想起來很後悔,在學了經營婚姻和家庭的知識後,我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肯定不會生出那麼多抱怨,家庭也一定會更加和諧。
對待男人要像放風箏一樣,給他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但要小心地控製著風箏線,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欲擒故縱的方法,隻有當我們自己把家庭打造成避風港,你的另一半才會成為愛家的男人。
少批評抱怨、少爭執妒忌
有一個朋友在信基督教前,總覺得自己很優秀。他的妻子是個農村的女孩,雖然也跟他一樣都是大學畢業,但他總覺得妻子非常幸運,嫁了他這樣的丈夫。但等他受洗成了教徒之後,想法也隨之改變了。他對我說:“以前我把自己看得比妻子高,現在才懂得謙卑。《聖經》裏說:‘人要謙卑,不僅在上帝的麵前謙卑,在你的伴侶麵前也要謙卑。’現在我反而常感覺自己很幸運,娶到了這樣賢惠的妻子,她給我生了這麼好的兒子,讓我擁有這樣和諧的家庭!”
結婚10年,他發表了結婚感言:“當你看見配偶缺點很多時,實際上是自己缺點很多;當你看到配偶優點很多時,實際上是自己的性格更加完美的結果!”
他常常從自己身上找缺點,從妻子身上找優點,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這樣的觀念提升,成就了他美滿的婚姻。
婚姻不融洽,往往是因為抱怨和批評太多。世界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就是受不了妻子每天對他的抱怨批評,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離家出走,最後死在小鎮火車站的站台上。抱怨就像是風雨中的沙石,打得人全身不舒服;又像噪音,刺耳尖銳,想躲也躲不了。這是沒有修養的行為。經常批評抱怨,讓周遭的人隻有一個想法:躲得越遠越好,圖個耳根清淨。如果你的伴侶躲著你,你們的婚姻還可能幸福嗎?
批評是誰都不喜歡的。丈夫在外麵工作,聽領導的批評已經聽夠了,回到家中再聽妻子的批評,實在難以令人感到愉快。尤其是習慣性的批評,更是把丈夫往外推的做法。但很多女性意識不到自己有這個缺點,她們還總習慣拿丈夫與他人比較,認為丈夫這一點兒不如誰,那一點兒又不如誰。比較是很傷人的,說了毫無益處,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能傷害伴侶的自尊與感情。美國有一本女性修養書建議女人每天祈禱:“上帝啊!請你用好吃的東西把我的嘴塞滿,在我說話或抱怨太多時推我一把吧!”
再說爭執。牙齒都會有咬到舌頭的時候,夫妻怎麼可能不爭執?但是吵架有吵架的哲學:不吵隔夜架(不要持續到第二天)、不翻舊賬、不“株連九族”(祖宗八代都罵進去了)、不沒完沒了(一想到就吵)、不情緒轉移(遷怒到孩子)、不離家(回娘家)。以上幾項是紅線,不能碰,除此之外,小吵小鬧無傷大雅,良性的爭吵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
講到妒忌,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是吃醋。夫妻之間吃一點醋沒有什麼關係,有句話說:“男的不吃醋,感情不豐富;女的不吃醋,婚姻不牢固!男女都吃醋,社會才有進步!”適度的吃醋,可以表現出夫妻問的情愛,如果過之,則會變為妒忌,最後就會是杯弓蛇影了。
社會上許多家庭悲劇的導火線都是出自妻子的妒忌心。妒忌讓怒火中燒、讓思緒不明、讓心情扭曲、讓理性不再。不控製,後果不堪設想……
妒忌別人,就像上麵那條攻擊鋸子的蛇一樣,目的是傷害別人,最後傷害的卻是自己。愛默生曾經說過一句話:“痛恨別人、嫉妒別人就好像為了趕走一隻老鼠而把房子燒掉!”妒忌別人,自己的情況並不會得到改善,反而因心中常存怨恨、不滿,有百害而無一益,得不償失。因此,不論何時,每個人都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會寬宏豁達,才能控製內心那條妒忌之蛇。
前麵提到了徐誌摩的元配妻子張幼儀,她在短促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忍受著丈夫的冷漠和輕視。但她從不和他爭吵,更不抱怨,也沒有因為丈夫戀上別人、堅持與她離婚而心生怨恨。她無怨無尤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但認真努力地改變後來的人生。離婚5年之後,她從海外脫胎換骨地回國了。先在當時的東吳大學教授德文,後又擔任上海第一家婦女儲蓄銀行副總裁,經營“雲裳”服裝公司。她為自己活出了嶄新的風貌,使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總之,抱怨和批評,是婚姻中的絆腳石;爭執和妒忌,是婚姻中的無形殺手。這是每位妻子都要奉為圭臬的。日常生活中,爭執摩擦在所難免,但忌諱相互埋怨和指責。我們要以理性戰勝感性,在互信、互敬、互諒的基石上,自我檢討、真誠溝通;在良性互動中學習包容、感恩,最終獲得高品質的婚姻生活。
為什麼好男人總是別人的丈夫
曾經有女同學問過我:“為什麼好男人總是別人的丈夫呢?”我跟她們開玩笑:“男人很難自學成材,都需要女人調教。調教他們的或是母親,或是妻子,甚至自己的女兒都可能把他們調教好。你沒有去調教自己的丈夫,所以好男人都是別人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