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居非吾誌 甘心赴國憂(3 / 3)

曹植在飽嚐了“煮豆燃萁”之痛,受盡了憂饞畏譏之苦,不得已借助詩歌來表達自己深沉而強烈的憤慨之情。除《贈白馬王彪》外,曹植後期還以不少抒情述誌、思婦哀怨之作和遊仙詩來寄托自己未能實現的建功立業之誌。

抒情述誌之作如《雜詩》六首、《薤露行》、《失題》“雙鶴俱遨遊”等。曹植所謂“沉著清老”、“昭悵述情”的“風骨”之作,正是以此類詩為代表。

《遊仙詩》呈現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表達自己才高被抑,有誌難伸的憂患和建功立業理想無法實現又不甘寂寞的苦悶。

人生不滿百,戚戚少歡娛。意欲奮六翮,排霧淩紫虛。蟬蛻同鬆喬,翻跡登鼎湖。翱翔九天上,騁轡遠行遊。東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北極玄天渚,南翔陟丹丘【16】。可以明顯地看出曹植的遊仙詩是在人生“少歡娛”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借升天淩雲的幻想來發泄自己的政治苦悶的。

比較曹植前後兩期的詩歌,其後期建功立業詩歌從內容上較前期相比更為深刻豐富,人民性、現實性、愛國性都有所增強,格調也由一種怨憤悲涼的感情所代替。前後期不同的社會境況和個人際遇,構成了曹植心靈曆程的種種曲折和情感生活的大小漩渦,從本質上來講,那種對建功立業理想自強不息的追求精神,自始至終貫穿其作品之中。隻是前期對於功業與理想的高歌陳唱,更多一些青春昂揚之氣,而後期的建功立業詩歌,則揉進了社會和人生的切膚之感,多了一些悲憤感慨。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對於曹植建功立業詩歌的形成原因、內容特色、風格變化以及藝術成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曹植詩歌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他的價值、抱負與情操,抒發他的建功立業理想。這種理想充滿追求和反抗,極富氣勢和力量,形成了曹植詩歌“風骨奇高”的風貌,這也是曹植詩歌的精神實質和曆史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53.

【2】(晉)陳壽撰.三國誌【M】.北京:中華書局,1959:557.

【3】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35.

【4】三國誌·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9:576.

【5】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69.

【6】三國誌·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9:557.

【7】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404.

【8】(晉)陳壽撰.三國誌【M】.北京:中華書局,1959:54.

【9】(梁)蕭統編.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392.

【10】黃節.曹子建詩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108-109.

【11】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P368.

【12】(晉)陳壽撰.三國誌【M】.北京:中華書局,1959:567.

【13】(梁)蕭統.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391-392.

【14】(梁)蕭統編.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292.

【15】(梁)蕭統.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340-341.

【16】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P265.

(作者簡介:田景麗,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