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疾病

肥胖病是由於長期攝入的熱量過多,其中超過機體需要的那部分熱量則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從而使體重超過了正常的水平。而且肥胖病還可產生一係列的合並症,嚴重肥胖者常感到虛弱無力,行動不便,稍一活動就氣喘心悸,怕熱多汗,有的可有腰痛,下肢關節痛。伴有浮腫的患者,手、臉、腳都有腫脹感。長期如此可合並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痛風、膽石症等。

怎樣才算肥胖

肥胖是攝入體內的食物能量和使用體力所消耗的能量不均衡所引起的現象,也就是說,當進入體內的熱量變超過消耗的熱量時.剩餘的熱量就形成體脂肪,蓄積在身體中的腹部和肩膀.此種脂肪堆積的狀態,就是肥胖。

近20年來,由於家電製品的發展及各種交通工具的發達,每個人都很少有機會消耗自己的體力。而且人們以熱量高的米飯力主食,又有多吃米飯少吃菜的習慣,體內脂肪也就容易積存起來。

肥胖者負擔多餘的脂肪,因此心髒負荷多於正常人1倍。附在內髒上的脂肪,會妨礙內髒的功能。因此,有易患心髒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傾向,這也就是體重可做為測量身體健康狀況的原因所在。然而,我們雖然部籠統稱之為肥胖,到底怎樣的體型才叫做肥胖呢?

通常,計算肥胖的尺度,是以標準體重來推算,標準體重如下述方式可計算。

標準體重=(身體cm—100)×0.9

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的人,一般就算是肥胖。

例如,身體155公分的人的標準體重為(155一100)×0.9=49.5公斤。比這更20%的體重為49.5十(49.5×0.2),約力60公斤。也就是如有60公斤以上的體重時就要注意了。那麼.由於肥胖的起因是攝取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多,因此要減少日常飲食的數量,便可促使攝取熱量降低,同時借由身體的活動增加熱量消耗。如果此二者兼用,即不僅限製進食,還一麵運動,將更具效果。

譬如說:每天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運動卻隻消耗1600大卡的熱量的人,這個人即使限製食物,隻攝取1600大卡的熱量,消耗熱量不變,則身體脂肪隻能維持原狀。這個人除了食物限製外,如果每天堅持30分鍾的跑步,其消耗的熱量大約為250大卡~400大卡,則積存體內的脂肪便會被消耗掉,因而體重開始減輕。但是,對於已因肥胖引起疾病的人來說,劇烈的運動頗為危險,這種情況應依照醫生指導,借助於食物療法。食物療法以減少攝取熱量,控製食物為基本方法,不過如果太過分節食、則會傷害身體。

我們常聽到的例子有為了節食不吃早餐和中餐的人,這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許多實驗顯示,硬性將進食的次數減少,反而會使食物吸收更多,因而造成體內脂肪增加的結果。

還有,身體倦怠、眩暈、貧血等都是過分節食的結果,如果在節台食後有空腹感、疲勞感、衰弱感等煩惱時,要盡早恢複健康,應該找出正確的方法才行。

關於具體的方法,主要是以減低熱量為著眼點。必須攝取低熱量,能飽食,而且營養又均衡的食物,一天三次,或是三次以上,經過一段時間,隻要肚子有八分飽便可,這是最自然的節食法。

長期熱量過高或不足,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膳食所供給的熱量應符合標準要求。熱量過高或

不足,首先表現在體重的變化。根據體重的情況一般分為以下幾類型。

理想體重:高於或低於正常標準10%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