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經濟發展了,食客將更注重在飲食中增加新的內容。了解異域和所處階層以外的西餐文化的願望將與日俱增。食客不再滿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希望了解外麵的世界、異域的食尚。西餐文化必將打破地區界限,必將經過同化或異化來滿足這種需要。各種風味的世界名食聚於西餐廳,將成為餐飲業的新景觀。因此,挖掘、開發西餐精品顯得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中西合璧、中菜西做、西菜中做、中菜西吃、西菜中吃,各國食品大融合勢成必然。各國飲食文化必將跨出國界、洲界而走向世界。盡管餐飲文化的融合是大趨勢,但這種融合並不會導致各自個性完全喪失,也不會將世界各國的飲食融合成一種無個性的全球統一的“大鍋飯”。因為,飲食文化的根深深地植於各民族的土壤之中,這種吸引與融合隻是局部的,有取舍的。當外在的演變開始侵蝕深層的文化價值觀,並衝擊到內核時,食客就會回過頭來強調自己的特色,產生文化反彈。
從西餐看文化
西餐菜肴不僅品種繁多,而且有著不同的特色。但總的來說,西餐在用料與烹調製作上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選料精細嚴格
西餐菜肴在原料的選擇上比較精細,常用的原是牛肉、豬肉、羊肉和雞肉,還有魚類等海鮮產品。西餐選料精而窄,從質量到規格都有嚴格的要求,如做牛扒,要求選用牛裏脊,這是牛身上極細、數量很少的一段,並且將裏脊又分為不同的部位,根據其部位的特點又可具體分為西冷、肉眼和骨型牛扒。羊肉要用小的乳羊肉,家禽多選用閹雞和嫩雞,以保持肉質的鮮嫩。選料精細的另一方麵是在動物內髒的使用上較為挑剔,大都少用或不動物內髒入菜。
二、調料品種多樣
西餐菜肴在烹調製作過程中,使用的調料多種多樣,烹製一種菜肴往往要使用幾種到十多種調料。菜與汁分開單獨製作,什麼樣的菜肴使用什麼樣的調料,規定十分嚴謹,如羊扒配薄荷汁,炸魚配番茄沙司,特別是英式菜講究清淡,很多調味品擺在餐桌上供食客按口味自行選擇。西餐在菜肴製作上多使用奶製品,如鮮奶油、黃油、奶酪等,使菜肴具有香味濃烈的特點。
西餐菜肴常用酒作為調料,而且講究根據不同的菜肴,加上不同品種的酒,如紅葡萄白葡萄酒、白蘭地酒和蘭姆酒都可以入菜,以達到菜肴所需要的獨特味道。
三、獨特的烹調方法
西餐菜肴製作在烹調方法的使用上,雖然煎、炒、蒸、煮都有,但是更多地使用烤、烘、鐵扒等方法,並且講究小量操作,工藝細膩,習慣於單份烹製,這樣烹製的菜肴可保持質地鮮嫩,色彩誘人。西餐烹調的另一個特點是講究菜肴的成熟度,特別是注重牛、羊肉菜肴的老嫩程度,成熟度一般可分為全熟、八成熟、七成熟、半成熟、三成熟、一成熟等。在烹製此類菜肴時,服務員要先問清食客的具體要求,通知廚師按食客的口味要求去烹製。再有一個特色是講究調味汁與主料分別單獨製作。在原料的加工上,西餐采用大塊原料做菜是常見的,如烤牛肉和烤火雞等。由於許多西餐菜式講究大塊製作,不易入味,所以菜肴在成熟後澆上各種調味汁,以增強菜肴的味道。廚房中專門有廚師負責製作調味汁,不同的菜肴有專門的調味汁相配,很講究、很有規律。
四、營養成分講究
西餐菜肴除了要求外觀誘人之外,在營養成分方麵也有一定的規格標準。西餐奶製品用量大,其他動物性食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同時也注意各式新鮮蔬菜的使用。菜肴的搭配從肉類到蔬菜種類齊全,以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的供應。在烹、製加工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原料,采取相應的烹調方法,盡量保持其營養成分。操作衛生要求非常嚴格,生與熟,粗加工與烹調製作,冷菜間、餅房及廚房的布置等,都注意符合衛生要求。在進餐順序的安排上,西餐一般都要先喝湯,這有利於胃液的分泌,增進食欲。
五、西餐在餐飲形式上同樣講究
(一)西餐餐具主要是刀、叉,西餐講究吃什麼,樣的菜使用什麼樣的餐具,吃西餐時左手持叉子,右手拿刀,把菜肴一塊塊地分切開,然後用叉叉住:送入口中。
(二)西餐講究分食,西餐的分食在衛生上符合要求,但不能顯示整體菜肴的外形美,每人一份似乎也不太經濟,因為各人的胃口大小不一樣。
(三)西餐在進餐菜單的安排上與中餐不一樣。
以舉辦宴會為例,中餐宴會顯得十分豐富。而西餐則每樣隻有一種,一道冷盤(開胃品),一道湯,一道沙拉,一至二道熱菜(主菜)。從營養供應角度看,西餐是比較符合人體所需的。
(四)西餐講究以菜配酒,佐餐酒隻限使用各種顏色和各種口味的葡萄酒。一般祝酒幹杯時,中餐用白酒,西餐用香檳酒。西餐還專有用於餐前和餐後飲用的各式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