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招。"乃令皂役,五板一換,重責三十。那憨公子自幼嬌養,怎能禁受刑法。打至二十,隻得招認強奸是真。錢生便令畫供,援筆定招。 判曰:審得孫氏之死,胡伯雅逼好之所致也。雅以錢塘甲族,探親至縣。窺見吳君美之妻孫氏少艾,輒起竊玉之意。瞷氏浣紗暮歸,遽為調謔。而氏初無貪金慕貴之心,即時赤麵唾罵。雅若稍知廉恥,當邀遊以去矣。何乃恃勢橫行,又於某夜,突入臥房,用強淩逼,致氏白壁為砧,攖刃而斃。值美外歸,登時叫破地鄰,又獲其半裾隻履為證。夫雅以富貴之家,何患無蠻腰素口,邀楚岫之雨雲,舞袖歌喉,娛秦樓之風月者哉。 而必垂涎於村姑荊婦,以取重辟之罪,豈能見尤於人。洵乃自作之孽,吾不能不伸三尺之法,以雪孫氏之冤於泉下也。鄭心如雖係師教無方,姑以不知情,免究。 錢生因憨公子有了小姐之事,故信為強奸。而不暇致詳,問成大辟。又料主謀必是心如,惟恐究出情由,一體問罪。因此拷打成招,竟把罪名,獨坐在憨公子身上。亦是錢生不念舊惡,待師之厚情也。審畢,方欲退堂。隻見禮生稟說:"呂爺來拜。"那呂爺是誰?即工部主事呂玄卿也。因以裴黨,削職在家,與呂竹溪為嫡堂弟兄,所居離城不遠。竹溪遣人馳報,隨即入城。在賓館相見畢,便以憨公子為懇。錢生道:"這是令甥自取罪殃,本縣隻知公斷,豈敢殉私。"玄卿又固求不已,錢生微笑道:"若使魏東敞無恙,裴司馬鈞諭,則令甥可以出罪,本縣可以改筆了。"玄卿麵赤而去。 且說鄭心如,出得縣門,心下想道:"這件事若究起根由,我亦難免桁楊。誰想九畹略不追究,反為我脫卸幹淨。這分明是厚我之意了,不若乘機進見,說明此事,豁免了憨公子的重罪,方不負胡老先生知遇一番。"主意已定,急忙寫了一個名帖,央著禮生通報。隻見禮生回說:"老爺不及相見,有一回帖在此。"心如展開一看,卻是一首詩詞。 詩曰:舌憑三寸是非生,十載文章枉得名。 附勢甘為吠堯犬,趨財好似慕砄蠅。 蘇州公子今何在?白下佳人質自馨。 頃在公庭饒責撲,於斯便是酬師情。 心如看罷,赧然有羞愧之意。歎一口氣道:"既生瑜何生亮。"隻因心虛,悄然收拾囊資,也不與竹溪作別,竟自渡江回去。不題。 卻說錢生,自將憨公子問罪之後,豪強斂跡,境內肅然。 蒞政二年,真是一清如水。所以民稱三異,政聲藉藉。巡按考察,推生為兩浙清吏之首。 忽一日,方出坐堂,有白雲庵尼姑具呈,是為雨花庵侵奪田界。錢生看了呈詞,陡然想起:梅山老人曾說,雨花庵裏,桃葉渡邊。那桃葉渡,果已應在白氏夫人。隻不知雨花庵,或得與友梅相遇乎?正在躊躇,忽喧傳報進,行取上京。錢生即忙回衙,報知太夫人及小姐、瑤枝。於是擇日先發家眷起程,隨後交納印綬。離城一裏之外,換了方中便服,隻帶紫蕭、錢吉跟隨,沿路問至雨花庵。約行三十餘裏,方聞鍾聲隱隱,正是:蘭若知何處?小溪路欲迷。 板橋蘿半縛,石凳草初齊。 鬆老侵衣馥,猿多枝樹啼。 遙聞鍾聲響,還在竹林西。 不多時,到了庵前,冉冉綠蔭,但聞禽聲睆睆。推扉緩步而入,真所謂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延佇久之,有一美尼出見,號喚去凡。見生美雅風流,含笑問道:"敢問相公尊姓貴表?仙鄉何處?有何貴幹光臨敝刹?"錢生答道:"小生姓錢,姑蘇人也。偶因遊學至此,聞說上刹清幽,特來隨喜。"那去凡口中敘話,雙眼不住盼生。少頃,又一老尼無非出會。 姿容清潔,年奇四十餘,乃去凡之師也。三人閑敘良久。錢生問道:"不知寶刹,如仙姑者共有幾位?"去凡道:"敝庵隻有師弟兩人,此外惟一老頭陀耳。"錢生細細查問,並無友梅消息。因日暮程遙,不及下船,無非亦款留懇切。是夜獨宿禪房,以友梅無從訪覓,意極耿耿。既而月照高梧,方倚窗寂坐,隻見去凡手攜麈尾,悄然而至。笑謂生道:"幽齋良夜,願共清談,以消此半窗明月何如?"錢生欣然道:"幸甚。"去凡道:"人謂天上神仙,不作塵凡之想。而何以雙娛月帳,贅劉阮於天台?三降星軿,訪孝廉於少室?"錢生道:"此亦夙緣未斷耳。"去凡道:"近閱樂府,有玉簪傳奇,所載潘生私會妙常,豈空門中果有此風流之事乎?"錢生低首不答。去凡乃以小箋出示道:"有一偈語,敢求相公指教。"錢生手接觀看。 偈曰:出家如雪藕,藕斷絲猶在。 既雲色是空,如何受色戒。 錢生看畢,知其意念著邪,戲改舊詩答之。 詩曰:雲雨高唐此地非,好持半偈悟禪機。 予心已似沾泥絮,豈逐春風到處飛。 去凡看詩,知生秉正不回,悵然而退。次日早起,偶往殿後閑步,行盡曲廊,向東竹扉靜掩,上有額曰小羅浮。扉左壁上題詩一首,其外則有古梅數株。錢生疑是詠梅之作,近前細看。 詩曰:春風處處黃鳥啼,桃花李花爭芳菲。 看於終篇,愕然驚異道:"此詩乃我昔年題於梅花樓上的,卻是何人錄在此處?"因以詰問無非。無非道:"既是相公佳作,還要請問大名,並乞示以令先尊官諱。"錢生道:"小生諱蘭,賤字九畹,年方二十二歲。先君諱某,官至開府。"無非大喜道:"原來果是九畹相公。可憐尊夫人疑盼久矣。"錢生急問道:"可是趙友梅否?"無非道:"然,然,然!"遂急叩扉,內有雙鬟應聲出問。無非道:"火速報知,蘇州的錢相公來了。"話聲未絕,隻見友梅,花鈿不整,常服素妝,迅步而出,抱生大哭道:"錢郎,錢郎,莫非夢中相會那?"正是:隻道天涯遠,相思兩處深。 寧知三載苦,惟隔會稽城。 心如才固高,人品亦最下。得九畹詩,能不愧死。 敘述會合處,用筆簡略,各臻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