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跨越代溝感悟親情,品味生活中最珍貴的幸福(2 / 3)

現在,更多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求學,即使春節回家,不是忙於應酬,就是外出旅遊,無暇陪伴父母。父母不得不在孤獨和寂寞中度過餘生。為了能和兒女團圓,無助的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從“子女探親獎”到“團圓公證”,報紙上,電視上,類似的新聞比比皆是。

父母物質上的不足,生活上的不便,誠然令人不安,但是父母精神上的落寞,卻更讓他們心痛。對於春節,這個傳統上視為團圓的日子,孤獨老人的心理落差就更加強烈。父母可以過著清貧的生活,卻很難忍受對孩子的思念。身為子女若不想給自己留下永遠的遺憾,即使學習再忙、工作再累,也不能把這些當成不回家的借口。

天下父母,看重的就是個親情。和兒女一起吃頓家常飯,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就可讓父母高興半天。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這不僅是對父母的關愛,更是每個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珍視生命中的親情

親情是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感覺到的情感。在父母的細心嗬護之中,我們成長起來。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到親情的溫暖。如果你有兄弟姐妹的話,這種感覺或許更直接一些,因為他們和你的心理更接近一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那暖暖的、甜甜的親情,有時像吃膩的某種糖果,不似以前那麼美味,我們不再像從前那樣把親情看得那麼重要,因為我們有了友情,有了愛情,有了更多的選擇,親情相對它們來說顯得有些缺少激情,少了些絢麗。但往往在經曆過一段時間後,當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你自己也成為親情的激發地時,你會有一種全新的認識,對那個曾給予自己一切的家充滿感激。

家庭是親情關係,出於真情實感的家庭關係是最穩固的。盡到一個成員應盡的義務而做到“心安”,就能享受到最大的快樂。

親情,這個充滿溫馨、甜蜜的字眼,讓人歡喜,倍感親切。然而,眼下這個字眼卻時不時讓人覺得煩心和沉重。

沒錯,親情是生活的雨露和陽光。當我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父母用親情和深愛哺育我們長大;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是親情的溫暖情懷給我們安慰和新的自信。毫無疑問,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親情,溫暖才時時環繞著我們;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親情,我們的心靈才有了寄托和歸宿。

父母、子女之間的真愛,是一種天賦稟性。人與動物之間有一種關聯性,但人之所以為人,也就是人類有道德情感。這裏沒有絲毫的虛假與功利計算。孔子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就是出於真情實感,具有超曆史的永久價值。如同孟子所說,“幼而知愛其親,長而知敬其兄”,並不需要特別的灌輸與教育,是自然而然的,隻要加以保護、培養就能夠“擴充”。這就是儒家家庭倫理的基礎。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世界,我們麵臨著激烈的競爭,家庭的溫情、和諧和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可以放鬆自己,享受溫馨的天倫之樂,而且能為現代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從而發揮更大的創造性。有一個美滿和諧的家庭,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

親情源於血緣,血緣凝就親情。人世間,依賴血緣紐帶,常常演繹出一個個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親情故事。

這就是親情,這就是人世間至善至美的親情。她在那牽腸掛肚的惦記中,在那聖潔無私的嗬護中,在那無怨無悔的奉獻中。擁有這樣的親情,會使我們的風雨人生變得風光怡人,使多舛的世界充滿溫馨。

親情,與生俱來,源於血緣,但又不囿於血緣。歲月的洗禮,會體現親情的濃淡;物欲的考驗,會證明親情的真假。擁有親情的人生是完美的,沒有親情的人生是殘缺的,而擁有親情卻不珍愛親情的人生是遺憾的人生,更是可悲的人生。不要讓親情從你的心靈中走開,那樣會讓你的生活失去一份溫暖。珍視親情是人生的一大快樂。

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感恩

骨肉親情,血脈相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改變。親情需要彼此精心嗬護,懂得相互寬容與理解。作為至親,無論遇到什麼困境,都應該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感恩……這些都能珍惜和保持親情!也許你會在生活中遇到難題,但不要緊,因為親情存在,那一點小風浪是不會打擊到一家人的親情的。

你不能選擇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但父母永遠是最愛自己兒女的。隻要記住這一點,你就會懂得如何感恩,而不是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