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掃除悲觀情緒,積極的心態所向披靡(1 / 3)

人隻要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那麼他對生活、對工作就會缺乏興趣和激情,而激情又是催人奮發向上的一種動力,一個人在社會上有沒有作為,首先要看有沒有激情。如果一個人悲觀失望,成天無精打采,心神恍惚,雖然並沒有受到重大打擊,但就是不能進入狀態,你難得看到他眉飛色舞的樣子,更別指望他能感染旁人。他總是按部就班,很難出大錯,也絕不會做到最好。要掌控你的情緒,就要趕走悲觀,讓自己春風滿麵,笑迎每一天。

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每個問題都會在某個時間,由某個人,用某種方法給予解答。

在這個科技不斷發展、競爭白熱化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隨時都將麵臨被淘汰的結果。經濟危機、就業危機使我們中的一部分人陷入了無限的焦慮,甚至是恐懼,這種情緒對我們心理施加了壓力,進而導致了我們悲觀絕望的心態。我們應當努力克服它,學會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在生活中遭遇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問題的關鍵是當挫折和失敗來臨時,我們應該仔細地分析它,進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千萬不要放大挫折,它未必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糟,更不要把失敗歸結於命運,認為所有的挫折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這樣的話,在困難麵前,我們會失去主動權而變得被動。

下麵我們一起分享一個化阻力為動力的故事:

在美國的一個小鎮,有一位在市場上賣香蕉的小販,由於他人緣特別好,再加上他所賣的香蕉品質上乘,所以生意一直非常好。有一天,在市場的一個角落突然冒出了火苗,並四處燃燒起來,還好,消防車來得快,很快地把火撲滅了,所以火苗並沒有燒到這位賣香蕉小販的攤位。但是由於溫度過高,隔了沒多久那些香蕉的表皮上全都長滿了一些黑色的小斑點,雖然肉質並沒有變壞,但是看起來總是不雅,誰還會買來吃呢?

小販眼看著就要虧本,心中十分懊惱,問題既然發生了,總是要解決的,他相信一定會有辦法,所以就趁市場重新整修之際,換了個地方繼續賣香蕉,而原來那批有黑點的香蕉他想了一個法子來促銷,結果竟然還銷售一空了。

原來當他一籌莫展望著香蕉的時候,突然靈感閃現,他想香蕉上長滿了黑色小斑點,遠遠看去就好像芝麻撒在香蕉上一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給它取個“芝麻蕉”的新名稱。結果,他這麼一叫賣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大家相信這種香蕉一定是更香更甜,味更美,所以爭相購買,成了暢銷品。

通過這個故事。不知你是否悟出這樣一個道理:當我們在困境中如果能保持樂觀的想法,那麼,我們終究會獲得解決困境的方法。如果我們隻盯著當時不好的局麵,讓困惑籠罩,我們的問題不但不會得到解決,反而會更加惡化。當我們為沒有鞋穿而苦惱時,有人已失去了腳,當我們為沒有腳而痛苦時,也許有人連生命都失去了。

切記:凡事往好處想。

常在商店中見到一尊佛像,但這尊佛像與其他的佛像大異其趣。他光著大肚皮坐臥於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來特別具有親和力及喜悅感。他便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的彌勒佛。

彌勒佛之所以令人敬服,就在於他的“豁達大度”。一件事有許多角度,如有好的一麵,亦有壞的一麵;有樂觀的一麵,亦有悲觀的一麵。就好比一個碗缺了個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轉個角度來看,你將發現,那個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還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樂觀的方向看,必將會希望無窮;反之,一味地往壞的、悲觀的方向看,定覺興致索然。

孩子隻有3歲,晚餐時,每每執著湯匙要“自己來”,但次次皆被母親奪走,而母親通常的回答是:“你還不會。”後來,孩子竟改口道:“你幫我。”由此可見,孩子的熱情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澆滅後,便容易產生依賴性。久而久之,將變成一個怕做錯事而受嘲罵、缺乏自信的人,等到將來長大,自然會畏畏縮縮,沒有勇氣嚐試突破困境。

凡事往好的方麵想,自然會心胸寬大,也較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寬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從多種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過上自得其樂的日子。有一回,釋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羅門侮辱,但他對於婆羅門的辱罵隻是充耳不聞,未予理會。因為他知道,一個會以辱罵別人來凸顯自己的人,在個人的修養和品行上都有問題。婆羅門見到他無端被自己辱罵,不但沒有生氣,且微笑地答辯,真不愧是聖者,終於自知理虧,忿忿地離開了。

我們應該效法彌勒佛笑口常開的個性,並學習他用積極開朗的態度去解決一切問題。西諺有雲:“當你笑時,全世界都跟著你笑,當你哭泣時,隻有你一人哭泣。”日諺有雲:“笑門福來。”如果你想要福氣的話,在每天出門時就多練習笑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