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杜絕貪婪情緒,知足常樂不做貪婪的俘虜(1 / 3)

貪婪的人,被欲望牽引,貪婪無邊。貪婪得來的東西,永遠是人生的累贅。貪婪輕則讓人喪失生活的樂趣,重則誤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這或許便是貪婪的代價。要掌控你的情緒,就要杜絕貪婪,懂得知足和放棄,做一個幸福的人。

要為你的貪婪付出代價

有座山,山裏有一個神奇的洞,裏麵的寶藏足以使人一生享用不盡。但是這個山洞一百年才開一次。

有一個人無意中經過那座山時,正巧碰到百年難得的一次洞門大開的機會,他興奮地進入洞內,發現裏麵有大堆的金銀珠寶,他急忙快速地往袋子裏裝。由於洞門隨時都有可能關上,他必須動作很快,並且要盡快離開。

當他得意洋洋地裝了滿滿一袋珠寶後,神色愉快地走出了洞口,出來後卻發現把帽子忘在裏麵了,於是他又衝入洞中,可惜時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故事很簡單,卻耐人尋味。

貪婪的人,被欲望牽引,欲望無邊,貪婪無邊。

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隸,他們在欲望的驅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終。

貪婪的人,常懷有私心,一心算計,斤斤計較,卻最終一無所獲。

古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能沒有欲望,不然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婪之心,因為貪欲是個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人類欲望本身並沒有貪欲,如果一個人從煙霧迷漫的城市裏來到一個鬆樹林裏,吸到清新的空氣,非常高興,誰也不會說他消耗氧氣是過於貪婪。貪婪是從一個人的需要和另一個人的需要發生衝突開始的,是由於必須用武力、狡詐、盜竊,從鄰人手中把快樂和滿足奪過來而產生的。”

一個窮人會缺很多東西,但是,一個貪婪者卻是什麼都會缺!

貧窮的人隻要一點東西,就可以感到滿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東西也可滿足,但是貪婪的人卻需要一切東西才能滿足。所以貪婪的人總是不知足,他們天天生活在不滿足的痛苦中,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終兩手空空。

有一則寓言:

上帝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們可以爬得和蛇一樣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它還快,心裏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愈多,當然跑得愈快!”

於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了它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腳放在蜈蚣麵前,任憑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身上貼去,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看滿身是腳的自己,心中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一開始要跑步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製這些腳。這些腳劈哩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蜈蚣因為貪婪,想擁有更多的腳,結果卻適得其反,腳成了束縛它行動的繩索,代價可謂慘重。

《聖經》上曾經說過,如果你得到的是整個世界,而喪失了自我的生命,那麼,你也得不償失。因為貪婪得來的東西,永遠是人生的累贅。貪婪輕則讓人喪失生活的樂趣,重則誤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這或許便是貪婪的代價。

貪婪使人生轉彎

在巴拉圭有一對即將結婚的未婚夫妻,一直關係和諧,朋友們都稱讚他們的愛情。有一天,未婚夫妻二人,興奮得直跳,並互相擁抱。 因為他們中了一張獎金為七萬五千美元的“高額彩券”。可是,故事和人性也在這裏發生轉折,這對馬上要結婚的新人,在中獎後的第二天,就為了“誰該擁有這筆意外之財”而鬧翻了;兩人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最終鬧上法庭。在法庭上,未婚妻握有這張彩券,未婚夫則氣憤地告訴法官:“那張彩券是我買的,後來她把彩券放入她的皮包內,竟然無恥、不要臉地說彩券是她的,是她買的!”這對未婚夫妻在公堂上大聲吵鬧,各說各話,絲毫不妥協、不讓步,讓法官傷透腦筋。最後,法官下令,在尚未確定“誰是誰非”之前,發行彩券單位暫時不準發出這筆獎金!而原本馬上要結婚的佳偶最終因為區區獎金而變成怨偶。

的確,人的私心、貪婪、嫉妒,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裏。人生的很多錯誤隻在一念之間,而人生在貪婪的支配下常發生轉變。如果一個人有太多的物欲和虛榮心,那麼他在行走時,就會因為身背如此重負而寸步難行。

從前有一位禁欲修道的苦行僧,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隻帶了一塊布當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隱居去了。後來,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沒替換的布,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換洗用的衣服。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因為他是苦心修道的僧人,必得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可是他又沒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中,又向村民要了一隻貓來飼養。養了這隻貓之後,他又考慮到既要讓貓吃了老鼠又要保證貓的飲食,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乳牛,這樣子那隻貓可以靠牛奶維生。又過幾天,他天天照顧奶牛打擾了自己的修煉。他又回到村中,碰到了一個單身漢,於是就帶著這無家可歸的單身漢到山上居住,幫他照顧乳牛。那個單身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埋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位妻子,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自己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於是就到山下……這個故事如果按照這個僧人的想法發展進行下去,那麼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整個村莊都要搬到山上去了。原來要禁欲修行,卻因為這樣那樣的欲念打亂了自己的清修,這心又怎麼能平靜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