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種人,很像傳說中的寒號鳥,他“目光遠大”,從來就隻看到明天,唯獨看不到今天。明天成了他有恃無恐的理由。在他的邏輯中,明天就是希望的象征,而今天比之於明天,就顯得太沒有意義,他不會意識到總有一天,他的生命中將會沒有明天。而且,明天的成功,沒有今天的努力作為踏板怎麼會實現呢?誰都明白,沒有哪個人能一步登天。若是對自己負責,就不要拿青春去賭明天。明朝詩人文嘉寫過一首《明日歌》: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且聽《明日歌》。
這首詩把“明日”二字透悟得清楚明白,警世作用不可低估。
一位時間管理專家說過一句話:“若要享受生命,現在正是時候——不是明朝,不是明年,也不是死後的來世,而是現世。為了明天有更好的生活,最佳的準備是今天就充實而快樂地生活。相信豐饒的將來沒有多大意義,除非先創造一個豐饒的現在。”
這句話道出了正確的時間利用觀,同時可以將它推己及人,成為我們的“明日觀”。
任何時候切忌拖延
做人永遠都不要拖延,要準時地做好每一件需要自己做的事情。拖延是一種惰性,對個人和組織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曾經有一個人養成了偷偷摸摸的習慣,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他說:“正正經經地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壞和禮義廉恥。偷東西可絕不是好人的行為啊!”這人聽了,表示要堅決改正自己的錯誤,於是說:“既然如此,就讓我慢慢地改正吧。從今天開始,我少偷一些,由每天偷一隻改作每月偷一隻,到明年再停止偷吧!”既然知道自己錯了,就應該立即改正,何必要等到明年呢?
很多人喜歡拖延,將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將明天的事情拖到後天,自認為這種拖延戰術會讓自己好過一些,殊不知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每天都活得不如意。
有一些諺語和格言很值得拖延的人玩味。
“猶豫是時間的盜賊。”
“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今天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去做,明天做的事,今天要去想。”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十年老不了一個人,一天誤掉了一個春。”
“年少力強,急須努力;錯過少年,老來著急。”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路從腳下起,事從今日做。”
人永遠不要空等想象中的合適時機到來再做事情。通常人們安排一天的事情是按照輕重緩急來安排的。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應該按照事情的重要性。重要的事是排在急迫的事情前麵的。根據二八定律,隻占20%時間的重要事情可以收到80%的成效而80%的瑣碎事情隻有20%的功效。
惰性與拖延是失敗的禍根,其導致的不良後果不僅影響人的前途,還影響人的心理活動,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缺陷。
決不拖延,立即行動
我們工作中的諸多不如意、煩惱、失敗,大部分是受了我們消極態度的影響,麵對困難與挑戰,我們總是習慣於自我懷疑、自我設限、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怯懦不前、喪失自信,卻不曾試圖去采取積極的行動。行動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成功,但不去行動就一定不會帶來成功。
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克服拖延的惡習,立即采取行動!
1.絕不拖延
如果你在工作中也存在同樣的惡習,那麼現在是你應該改正的時候了,以下幾個切實可行的技巧會有助於你克服掉自己拖延的惡習。
(1)找出原因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因拖延而無法完成某項工作?是寡斷?無知?散漫?恐懼?疲倦?無法忍受工作中的乏味與不愉快?還是缺乏必備的條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具體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區分類別。如果能夠正確地認清問題,則解決方法就會變得相當明確。如原因是信息不足,則可以開始尋找必需的資料。
(2)將目標分解
如果工作目標相當艱巨,則稍稍暫緩,拿出紙來思考,記下完成工作的所需步驟,步驟的幅度愈小愈好,將他們分解為一個一個的易於達成的小目標。這樣一來就能消除心裏的恐懼感與無處下手的困惑,並能在階段性的任務完成後增加你的信心。
(3)10分鍾計劃
有些工作難以分割成小塊,如想清理積壓如山的公文,大約需要一小時,實在很難將它簡單分割成“即時工作”。這時,可試試10分鍾計劃,和自己做個約定,允諾以10分鍾來做這些工作,時間一到,便可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或是繼續5分鍾。不管工作多麼令人厭煩,仍須常常去做10分鍾。10分鍾後,若不想接著幹,則不要幹,約定就是約定。在將工作撇開之前,記下另一個10分鍾工作的時間。
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刻。從現在開始做起,重要的是做,而不是拖延,隻有在做的過程中,你才會越來越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