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不留後遺症,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1)(2 / 2)

無論是做一件具體的工作,還是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你都要想好了再去做。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有一位企業家,曾因為他的工廠總是不能按期完成生產計劃、不能按期發貨而苦惱不堪。為了趕工期,他不得不新招了400名工人,但是生產進度永遠趕不上訂單的增加。

他的工廠是一間非常現代化的大工廠,廠房明淨,規劃整齊。他們有七條裝配線,可以把不同的部件組裝在一起。在每條裝配線的盡頭都設置了檢查站,一旦出現問題會被專職人員記錄在一張單子上。每台機器都會出現問題。出現問題的產品被送到返工站。在那裏搭建了幾個工作間,由最有經驗的工人負責返工的工作。在返工之後,機器就可以出廠,發給用戶了。

從表麵上看,好像不存在任何問題:

機器不可能不出錯;所有的工人都是很敬業的,他們為了返工可以工作到夜裏12點,他們已經工作到極限了;技術上的改進在未來兩年內是實現不了的。

後來有人給他提了個建議,那就是取消返工區。並且告訴他,隻需要做這一件事情,就可以把所有問題解決,而且以後永遠不會出現返工。

“這是不可能的!”老板叫道。那人勸他不妨試一下。

“取消返工區?那返工的產品在哪裏重新加工?要知道返工的產品占了全部產品的30%!”那個人又在紙上寫下了這樣的建議:

關閉返工站,讓在那裏工作的人都回到各自的生產線當中去,作為指導員和培訓員;在生產線盡頭擺上3張桌子,讓質量工程師、設計工程師和專業工程師各管一張;將出現的缺陷按“供應商的問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設計的問題”進行分類,並且堅持永遠、徹底地解決和消除這些問題,將機器送回生產線去修理,建立“零缺陷”的工作執行標準。

老板一臉的疑惑,但還是照著辦了。結果,他發現了許多管理問題,比如,訂購零件時,隻看價格高低,沒有注意質量;沒有對生產線的工人進行很好的培訓;有的人接受了一種觀念,就是一切都需要返工,所以不夠負責任。

幾星期之後,他們又能按期生產了。他們還在製造車間立了一個標誌板,上麵寫著無故障、無缺陷產品的天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越來越大,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他們也學會了檢查新產品的好方法:工人一邊裝配,一邊將出現的問題提出來並解掉。

而最讓人高興的是,由於該廠提供的產品質量穩定而可靠,占領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他們隨後兼並的七家工廠,無一例外都做到了這一點。即使是那些工廠的工人隻有小學水平的文化,他們都照樣做到了不返工,隨後,每家工廠的利潤都翻了10倍以上。

美國的西點軍校出了無數名人,他們在各行各業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有人詢問他們為什麼能成功,他們的答案幾乎一致:“在西點,人們隻能有一個態度,就是在接受任務的時候,對自己說:‘我能完成!’除此之外,你沒有別的選擇。接下來,剩下的事情就是去很好地完成你的任務。”

很多時候,你並沒有下一次選擇的機會。不要總說“下一次我一定做對”,在第一次的時候就把它做好吧。不能將工作一步做到位,隻會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對你對公司都不會有什麼好處。相信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你可以一次就做好。

記住:一次就做對吧,重新返工的代價太大。而且,你不一定會有下次機會。

一步到位,不留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