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天穿越死亡的愛情
愛情真是個神奇的事物,它可以穿越世界上最廣闊的海洋,最高聳的山脈,甚至可以穿越生與死的界限。
在英國馬歇丘雷斯郊外的墓地,一塊墓碑刻著一則《征婚廣告》,是死去的丈夫為他的遺孀而作的。“我,約翰·費德思頓,死於1808年8月11日,我妻,比爾·瑪麗亞,36歲,依然年輕美麗。他具有一切好妻子的美德,希望有人能愛她、娶她。她的住址是本地教學街4號。”快兩個世紀過去了,沒有人知道約翰·費德思頓是何許人也,也沒有知道比爾·瑪麗亞是否獲得了新的幸福。但凡是去過墓地的人都要去看這則征婚廣告,都深深被丈夫對妻子無私而深沉的愛所感動。
第21天愛情需要時時更新
愛情需要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魯迅先生的小說《傷逝》的主人公涓生與子君是衝破封建禮教枷鎖而結合的一對情侶。子君出身於大家名門,涓生不過是一介書生,做著小職員的工作。這一切並不能阻擋他們的愛情之花開放,子君背叛了她的家庭,發布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幹涉我的權力。”子君搬進了涓生所居的破屋,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對涓生的愛。婚後的生活是平淡的,涓生為了兩人的生存去工作,奔波。日子過得艱難,他們彼此之間變得漸漸沒有話說。最後,子君不得不搬回家去。後來子君死了。覺醒的愛情被社會吞沒了。
第22天愛情是減法
有人曾問雕刻大師羅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減去多餘的部分。”這是藝術上的減少。愛情也一樣,從最初追求紛繁複雜到最終尋找到愛情真諦,也是一道減法。
一位數學老師說愛情是減法。在戀愛的時候,愛是一道長長的加法,沉浸在戀愛中的男女會極盡浪漫地做每一件事,比如送玫瑰、寫愛情詩等等。有一天,當相愛中的男女步入婚姻的殿堂,開始具體而現實的生活時,彼此發現婚姻之重是難以承受浪漫之輕的。於是,婚姻中的男女開始做減法運算,減去的一些形式化的浪漫行為,最後隻剩下最本質的東西:肩負共同的責任,相伴終生。
第23天不能讓愛情錯過
當愛情來臨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別錯過。
十年前,他就讀於鄉下一所中學。為了實現作家夢,他發表了許多創作隨筆。許多同齡人給他寫信,他和一位北京女孩成了筆友,他們經常交流著粗淺的人生經驗和創作感受。她鼓勵他,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學。時光匆匆,當她考入北京大學時,他還是在那窮山村。不久,她寄來他們交往以來的日記,還鼓勵他不要放棄考大學。當他翻著她的日記時,他才知道她早已在心底喜歡上了他。他最終沒再給她寫信,可許多年來,他一直牽掛著日記的主人,他忘不了。
第24天忍讓也是一種愛
用包容的胸懷寬恕自己的愛人,給他一個悔悟的機會,於平平淡淡中演繹經典,在無聲無語中融洽恩愛。即使是不傳奇的愛情也將變得永恒!
她是在身懷六甲時知道丈夫有外遇的。本來,她也可以像別的妻子那樣與丈夫大吵大鬧,但她學會和習慣了忍讓。苦悶中,一晃七年過去了,兒子也上了小學。為了不讓兒子受到傷害,她決定將自己這七年來的感受向丈夫坦然相告。她利用一次外出長時期進修的機會,特意給丈夫留下一封信,告訴他自己其實早知道他的隱情,然而,作為深愛他的妻子,她總想把機會留給丈夫,給他一個空間,希望他能幡然醒悟。丈夫捧讀了妻子留下的沾滿淚跡的書信,他的靈魂深深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