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天堅韌不拔
事實上,隻要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認準了,堅持不懈,總會有成功的一天。很多人最後一事無成不就是缺少了這種堅忍不拔的美德嗎?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政治鬥爭的十年,也是視知識如垃圾的十年。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年僅17歲的年輕人,憑借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不耽誤農活的情況下,堅持學習英語。恢複高考製度以後,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如願以償地考取了廣州外國語學院。畢業後他又留學加拿大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後成為加拿大曆史上第一位華人外交官。的確,在整個社會輕視知識、輕視學習的環境中,如果不是他堅韌不拔,是很難脫穎而出,取得後來的成就的。
第27天認真做好每件小事
在簽名後寫上“每桶4美元”本不是件大事,隻是舉手之勞,但正是這種看似小事的行為不斷積累鑄就了阿基勃特的成功。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成就任何事業都必須具備的素質。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有一個叫阿基勃特的小職員,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他的敬業精神特別強,處處注意維護和宣傳企業的聲譽。在遠行住旅館時總不忘記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給親友寫信時,甚至在打收條時也不例外,簽名後總不忘記寫那幾個字。為此同事們都叫他“每桶4美元”。這事被公司的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了,他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並號召公司職員向他學習。後來,阿基勃特成為標準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長。
第28天窮不失誌
一個人在一般情況下按照道德原則辦事是可貴的。但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水準,更應該看他在生死關頭是否能一如既往,直道而行。那位寧可餓死也不食嗟來之食的齊國人,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任何關鍵時刻,我們都不要丟掉我們的人格尊嚴。
戰國時,齊國有一年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有一個富人在路邊準備了許多食物,等待饑餓的人過來吃。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掩蓋住臉部,拖拉著鞋,神情黯然地走過來。富人左手捧著飯食,右手指著饑餓的人吆喝道:“喂,過來吃吧。”饑餓的人抬起頭來看了富人一眼,說道:“我就是不吃這種有侮辱性的施舍,才會餓成現在這個樣子的。”說完推辭飯食,繼續走路,終於因為饑餓過度而死。
第29天尊老
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它表達了晚輩對長輩撫育之恩的感激與報答。每一個人都會有年邁體衰的一天,給你的兒女們做一個尊老的好榜樣吧。
一個不孝的人覺得其父老態龍鍾,已經不中用了,有一天便和兒子用筐子把父親抬到後山上,挖了一個坑,準備把父親埋在裏麵。這人對兒子說,把筐子一起扔了吧!兒子說:“還是留著吧,不然我以後拿什麼抬您來這裏呢?”父親自知自己大逆不道,擔心被子孫唾罵,便和兒子一起又把其父抬了回家,盡力服侍老人。這樣不孝的行為在現代社會也是存在的。更有一些現代人對“孝子”有了新解,認為這是“孝順子女”的意思,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條件,而對父母則缺少了應有的耐心和責任,致使許多老人晚年淒涼。
第30天剛正不阿
剛正不阿,對權貴不逢迎、不趨炎附勢是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要提倡的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一身正氣,堅持原則才會得到人們的理解、擁護。
任延,字長孫,東漢初期名吏,河南南陽人,曾經當過河內太守。一日,皇帝召見任延,問道:“你如何對待比你權位高的人?難道不應該盡心侍奉,而且聽從他們的意見以求一致?”任延回答道:“陛下的臣子是不會牟取私利的,謀私利的人必然對陛下不忠。正直侍奉的確是臣子的本分,但如果為了奉承而造成表麵一致的現象也不是陛下之福。”皇帝聽完後覺得任延講得十分有道理,好好地誇獎了任延一番。在當今社會,這一品德仍然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領導者,因為他們的決策往往決定了老百姓的命運,看決策是否科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領導者的出發點究竟是迎合上級的口味還是維護老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