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天品德
品德代表人的素質,才能反映人世的生活本領。一個完善的人即是德才謙備的人,而無德無才的人則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品德高尚的人,不論才能大小,都是美好的人;品德卑賤的人,不論有沒有才能,都是醜惡的人。君子有才能就會用寬容、平易、正直的態度來開導別人;君子沒有才能就會用恭謙的態度,小心謹慎地聽從別人。小人有了才能,不是表現得高傲、邪僻、輕視別人,就是盛氣淩人地對待別人;沒有才能的小人,就用妒忌、怨恨、造謠、誹謗來毀傷別人。所以說:君子有才能,人們以向他學習為光榮,君子沒有才能,人們也樂於告知他;小人有才能人們以向他學習為鄙賤,小人沒有才能,人們就不願意告知他。這就是人們對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度。
第22天敬業
一個人的工作精神,可反映他的品質,可體現他的人格,也能影響工作的效率。大凡事業有成者都具備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
測驗人的品質有一個標準,就是他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假使他對於工作,是被動而非主動的,像奴隸在他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樣;假使他對於工作感到厭惡,假使他對工作沒有熱誠和愛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為一種愉悅,而隻覺得其為一種苦役。那他在世界上,一定不會有大成就的。
一個人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不但對於工作的效率與品質大有關係,而且對於他本人的品格,也大有影響。工作就是一個人的人格之表現。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誌趣、理想,我們的“真誠”之外在的寫實。
第23天品質與名聲
人的品格往往在他追求和奮鬥地過程中表現出來,絕不是成功之後才能顯現。成功與幸運屬於擁有優秀品格的人。
有則外國寓言:牧童吉克斯從死屍上偷下一枚黃金戒指。這隻戒指有種奇異的力量,把它往內轉,自己就不會被周圍人發現,把它往外轉,自己則又現身。於是,他利用“魔法”與王妃私通後又殺死國王,掌握了權力。
中國有個嶗山道士的故事,說的是:一個道士學會了穿牆術,結果想做壞事時穿牆術總是失靈,頭被牆壁撞了個大包。
那個牧童也好,這道士也罷,哲理畢竟是哲理。隻因怕人知道才不做壞事,或怕惡行敗露遭歧視才做正經事,那就不知道人的自尊心在哪裏了。中國曆史上有“慎獨”的說法,即使一個人獨處也要做光明磊落的事,而不做惡劣的事。
心中有愧的人,對誰都會畏首畏尾,過著不敢見人的生活。心中無愧的人,才會沒有這種擔心和顧忌,坦坦蕩蕩地生活。
第24天勤儉節約
在中國傳統道德中勤儉節約是普及最廣、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勤儉節約要求人們節製生活欲望,約束消費行動,節約開支。“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我們安身立命、開創事業、為國效力必須的品質和要求。
1962年,在美國西部一個叫本頓維爾的小鎮上,一家名為沃爾瑪的普通商店開業了。30多年後,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連鎖集團,2000年在《財富》500強中以1668億美元的營業額名列第二。談起成功之道,創始人沃爾頓指出公司的經營宗旨是“珍視每一美元的價值”。為了不浪費一美元,沃爾頓本人從不講排場,外出巡視時總駕駛最老式的客貨兩用車,在外麵住旅館,從不要求住豪華套間。由此可見,在經營上節約每一美元,企業方能砌成通向成功的台階。
第25天謙讓
謙讓是中國傳統美德之一。現在中國有許多獨生子女家庭,長輩很寵孩子,總是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孩子吃。要知道這一味的嬌寵隻會使孩子形成自私、惟我獨尊的不良品格。給孩子講講孔融的故事吧,謙讓的美德是應該從小培養的。
孔融4歲時,家裏買了梨給他和兄弟們吃。哥哥讓孔融最先拿,孔融卻不挑好的,也不挑大的,隻是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見到後,問他為何這樣做。孔融說:“我的年紀比哥哥小,好的梨要讓給哥哥吃?鴉我的年紀又比弟弟大,大的梨應該留給小弟弟吃。”父親聽完,心裏十分高興,當著眾人的麵好好誇獎了小孔融一番,並讓其他兄弟向孔融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話,可見人們對於謙讓美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