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檔案事業(2 / 2)

四、生產管理體係中的檔案要素

據《科學時報》披露,中國科學院院士雷天覺認為,由於技術部門的檔案製度的不完善,造成科研院所“技術賬目不清”,會給國家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和隱患。他說,全國有1000 個研究所,每家都有不少技術人員掌握著一部分技術秘密。而是這些技術秘密絕大多數是用國家投資換來的,是國家擁有產權的“知識”。這個“國有資產流失”的例子再一次提醒全社會,科技檔案管理不僅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一個環節,也是參予價值創新的一個重要因素。思考知識經濟時代的檔案事業發展,必須充分考慮到生產管理體係中檔案要素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作用。

知識是知識經濟時代各種生產要素中最稀缺的要素,如同農業社會的土地、工業社會的資本。人們早已認識到,企業內部的科技檔

案、生產檔案是生產管理的要素之一。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各科檔案信息都可能成為生產管理要素,都能為新產品開發、新市場開拓、商務合作、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提供服務。

知識經濟時代,消費的個性化、藝術化發展趨勢,決定了工業時代標準、大批量的生產模式已經過時。生產者必須針對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設計生產產品。開辟新市場、開發新產品,以至售後服務,都必須充分考慮特定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必須以相應的曆史傳統、風土人情、人文素質為依據,必須加入相應的文化內涵,體現相應的審美價值。因此,僅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例,各種人文檔案資料、地方誌等信息資源都將成為生產管理的依據和要素。

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經濟的全球化。各種生產要素將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動,國內生產國際化,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關係間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差異,都將影響製約經貿活動,生產與管理根本不可能憑經驗和直覺,檔案信息領域內的國際合作、資源共享,也將對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從以物為中心轉到以人為中心,從剛性變為柔性。人事管理、思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以人事檔案為依據。從這個意義上看,人事檔案也是管理要素。

五、思維認識方法體係中的檔案方法

檔案不僅是知識、信息載體,也是方法的載體。檔案的開發利用具有特定的方法論意義。在知識經濟時代,檔案不僅能為知識創新提供知識源泉,還能提供方法論服務以至形成創新機製。

檔案資料的歸檔、分門別類的整理,本身就是一個集成的過程。而綜合集成、係統集成正是各行各業廣泛利用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創新機製。新知識的發現、新技術的發明是創新,已有知識的係統集成、綜合集成、排列組合或結構的改變也是創新。查閱利用檔案資料的過程,還是人類必不可少的認識方法。溫故而知新也是有效的創新機製。一個學者為學術研究查閱利用檔案資料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分析、綜合、考證的過程。一個領導幹部為決策查閱利用檔案資料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理論與實踐、曆史與現實、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過程。無論誰查閱利用檔案資料,都是一個實事求是、繼承與創新統一的過程。在檔案管理與開發利用過程中,檔案方法無所不在。知識經濟時代檔案事業的發展,應該充分開發利用檔案方法,因勢利導地完善社會的創新機製,更有效地促進人類文明繁衍,為各行各業服務。

(作者單位:中國國電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