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坐擁財富——好運男人的財商資本(3)(2 / 2)

不好高騖遠的浙商最實事求是,他們注重的不是什麼是最好的,而是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產業、管理模式。這就是“落後的、低級的”草根企業管理有時比跨國公司更有效率的原因。

比如一個典型的浙江民營企業,一雙空手開始起步時,小企業、小商品、保守的決策,甚至家族化,都是最優的選擇。因為這種製度的安排,是市場力量、民間意誌和本土文化傳統共同博弈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在市場環境下創業主體自主自發的選擇。這一點非常重要,從源頭上注定了浙商是天生的市場動物。有了這個“基因”——當“做大做高”的外部條件最佳時,不再滿足於低成本優勢,低附加值產業的浙商會在內在衝動、政府推動、內外合力的作用下選擇“做大做高”。從而與周圍的環境繼續保持匹配。因此,並非“草根”們的“低級和落後”成就了他們,隻是他們更貼近中國這個市場的文化和國情,也更了解這個新興市場的水土和脈搏。最好的老師,不是GE,也不是韋爾奇。最好的老師就是他們自己。

就是他們這種“落後”的生產和組織,將一個個昔日的龍頭老大拉下了馬,在與跨國巨頭的熱身賽中搶得了先機。據統計,中國532種主要工業產品最終產品的產量,浙江有109種居第二,154種居第三位,56種產品是冠軍。莊啟傳的體會是,跨國公司帶來的是管理模式,而不是管理精神。必須把管理精神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否則不能成功。

“不求最好,隻求最配”的實用主義和“自下而上,由內而外”的動力機製,是浙商稱雄中國的法寶,也是他們在與強大的跨國同行交手中不落下風的奧秘。

剖析浙商為什麼厲害,最重要的是,浙商最具“可學性”,也最容易“模仿”。因為浙商是真正的“平民”、“全民”,他們最大眾化,一則他們十之八九是普通老百姓,發達前往往是農民。二則他們“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白手起家,從“草根”開始生長。他們帶來的是實幹聰明的企業家精神,留下的是為當地創造的就業和稅收,而且他們的觀念和思路,是一顆啟蒙的種子,這就是浙商對中國人民的貢獻。換言之,這些財富榜樣,就在你身邊,他們的知識和資本,你也完全可能擁有。

百萬富翁透露法寶

理財專家認為,人們隻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則,都可以挖掘出致富的潛能。

對百萬富翁來說,富裕並不是擁有昂貴的轎車、別墅,而是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作保障,為此,理財專家認為,人們隻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則,都可以挖掘出致富的潛能。他們歸納出了以下幾點。

1.錢生錢法

1967年,北卡羅萊納州的拉爾夫史蒂決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籌款開一家雜貨店。他們聯係了100個熟人,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各自買下了100股。30多年後,當初的雜貨店已變成了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的“食品之王”的大公司。它的股票價格為每股109美元,當年投資者中的78位已當上了百萬富翁。

2.量入為出

1960年,漢托和喬吉娜從古巴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1966年他們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他們的致富策略就是節省每一分錢,由於銀行儲蓄是按複利計算的,所以夫婦倆每月按時去銀行存錢。他們的生活很節儉,打折商品是他們常買的東西,經常從報紙上剪折價券去買便宜東西,上班帶盒飯。幾年後,他們便把收入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直到1987年,他們拿出1250美元投到共同基金裏,8年後就成了百萬富翁。

3.莫築債台

今天信用卡公司有五花八門的優惠辦法吸引新客戶。銀行又大力推銷房屋抵押貸款,一般人麵對這類誘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代價是你欠下債務,須為債務支付利息。美國的百萬富翁中70%全無債務,他們知道,每支付1美元利息,可用來投資的錢就少了1美元。因此,他們所買的房子一定是他們負擔得起而財力上仍綽綽有餘的。

4.自己創業

自己當老板的人能成百萬富翁的幾率,比工薪階層的幾率要大4倍。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於雇主願意給多少,自己創業的人如果精明能幹,可以大展宏圖。

5.長期等待

任何投資者在走向致富之路時並不富有。這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合理地安排自己手中的資金,選準投資方向,如此則任何人都會成為富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