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社會大係統中的一個子係統,學校中師生之間的關係是未來社會關係的雛形。尤其是在實施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學校已成為每個人社會化進程的必經之路,受社會委托擔負著教育年輕一代重任的教師則是學生與社會相互作用、相互聯係的重要的中介。為此,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形成彼此接納、心理兼容的良好的心理氛圍,創設一個安全的、民主的環境,這一切正是學生獲得主動、活潑、自由、充分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顯然,學校的民主化進程要求教師確立以學生為教育教學過程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掌握民主平等的人際交往方式和言語行為,加強對學生的區別化與個別化教育教學方式,使每個人獨特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掘。

四、加強教師的心理學素養

今天的學校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組織,它將教師、學生和家長聚集在一個係統之中。承擔著協調這三方麵工作的主要責任的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工作對象,了解自己,協調好各方麵的複雜關係。為此,教師自己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對心理谘詢服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今天,在俄羅斯學校中正在興起心理谘詢服務。其首要任務是對教師進行心理學培訓,幫助教師理解、接受、掌握心理谘詢服務的思想、原理和技術。從教師的教育與教學工作的需要出發,首先要求教師具備有關活動、個性、集體、交往等普通心理學、年齡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領域的基礎知識,掌握研究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情緒—意誌領域、學生的教育與心理特征的方法,學會檢測集體中學生人際關係的特點,具備進行教育方麵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可以配合心理工作者做好學生的心理測量,發揮教師在心理測量方麵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教師通常應掌握兩種類型的心理測量:隨機的與長期的。心理測量的對象也可分成兩大類:局部的與完整的。隨機的心理測量是在日常教學與教育過程中進行的,其對象一般是局部的,如學生對問題作出的口頭回答、書麵回答,學生的個別行為、心理狀態等。長期的心理測量通常要求教師對個別學生或小組的行為、學習活動進行較長時間、有計劃的觀察,以便對其學習結果進行仔細的分析。其局部的對象有學習活動和行為中的偏差、缺點,學生的個別心理特征、小組的個別心理特征等。完整的心理預測對象是學生及小組完整的個別特征,如學習動機、學生的性格、意誌品質、認知能力、道德品質等。作為班主任,教師還應學會如何處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衝突,掌握對學生的行為偏差進行修正的技術。教師還應承擔起家長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的啟蒙工作,學會與家長的交往。在一個開放、信息流通迅速的社會中,兒童的心理與生理成長加速,令絕大多數家長感到困難的是兒童的性教育問題。在這一方麵,教師同樣有責任與家長一起關心兒童的成長過程,關注兒童在各個成長轉折期的顯著的心理與生理變化,幫助兒童在異性之間建立起正常的交往關係。此外,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家長幫助兒童做好入學準備。總之,加強教師的心理學素養,有利於教師在心理學家的心理服務中發揮良好的中介作用。

俄羅斯教師的評審考核製度

一、有關教師考核的條例

為了完善教師的考核體係,俄羅斯教育部製定了有關教師考核的條例。該條例指出,考核的任務是保證教師職業技藝的提高並規定教師相應的勞動收入,即誰工作得好,誰的收入就多。教師的考核是從兩個方麵進行的。第一方麵的考核是對教師和領導幹部的活動結果進行總結。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座談、創造性的彙報、科學教學法或實驗研究報告的答辯等。通過這些考核評定教師對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工作的方法、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理論的了解,確定其實踐技巧與技能的水平,並對其創造性的工作活動進行評價。顯然,對教師的考核著眼於促進教師從根本上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第二方麵的考核是對教師和領導幹部實際活動的專家鑒定,其方法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心理與教育診斷以及對職業活動效率的研究。

有關教師的考核條例還規定了對教師進行考核的程序以及評價的指標。考核工作的開展是為了完善教學和教育過程,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一般以教師自願接受考核為其原則。但是,如果某教師的工作不稱職,則經區國民教育部門的批準,行政部門有權決定對該教師的活動進行評審。

二、三級評審委員會

為了對教師進行考核,首先必須在學校裏組建校評審委員會,在區裏組建區評審委員會,在州裏組建州專家委員會。校評審委員會的任務是研究本校教師的工作,對教師的工作作出評價並有權授予二級教師的職稱。區評審委員會對學校進行考核,對建議授予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以及不稱職的教師的工作進行檢查並有權授予一級教師的職稱。對不能完全勝任本職工作的教師與領導,區評審委員會有權在一年後對其工作進行複審。州專家委員會的任務是對考核工作進行總的監督並有權批準授予高級教師職稱的決定。同時,對教師或領導幹部不稱職的決定必須經由州專家委員會審核批準。以上三級評審委員會的建立都必須有社會基礎。

三、考核與工資

對教師業務水平的考核是與教師的工資掛鉤的。確切地說,教師工資的高低取決於他的學曆、工齡、工作量和教育技藝水平。根據學曆與工齡(不經考核)教師的工資可分為7~11級。其中,7級的要求是:學曆為中等職業教育,不要求工齡;8級的學曆為高等教育,不要求工齡,或學曆為中等職業教育並有2~5年的教育工齡;9級的學曆為高等教育並有2~5年教育工齡,或學曆為中等職業教育並有5~10年教育工齡;10級的學曆為高等教育並有5~10年教育工齡,或學曆為中等職業教育並有10年以上教育工齡;11級的學曆為高等教育並有10年以上教育工齡。凡獲得7級與8級工資的教師,在具有所要求的工齡後將自動晉升至8級與9級工資段。在特殊情況下,根據評審委員會的結論,凡不完全稱職者,其10~11級工資的獲得將作為例外推遲一年。此外,經考核,根據教師的教育技藝水平的高低,教師的工資可分為12~14級。

四、對評價教師工作的一般要求與指標

教師活動的評價首先依據的是質的指標:學生的知識和教養水平以及教學教育過程的質量。量的指標不能作為確定成績與缺點的基本依據,不允許僅僅根據成績的百分比或考入大學、職業技術學校、中等技術學校的人數或直接參加工作的人數來評價教師的工作。當然,在對教師的工作進行一般評價時,這些數據是必須參考的。

1、教師工作考核的一般指標

(1)教育活動的結果。它包括:是否全部完成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根據學生的個性與能力進行評價);學生的教養水平,如熱愛勞動、遵守紀律、遵守道德準則、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在對教師所完成的教育活動的結果作出評價的同時,還必須對教師的工作進行全麵的考核。

(2)教師為提高業務水平進行的自學。

(3)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活動的質量(包括教學準備與教學實施)。

(4)在教學與教育過程中以個別方式對待學生的技能。

確保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條件是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係,加強學校與家庭在兒童教育中的協作。下麵兩條正是這項工作的評價指標。

(5)教師在學生家長及居民中宣傳教育科學知識的係統性與深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