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八星名諱(2 / 3)

但是燭陰這位真神,可並不像那種無事前來與蘇長安閑聊胡謅的人,他的到來必然是有什麼極為重要事情。甚至蘇長安隱隱約約感覺到,這事情很有可能與司馬詡的一係列舉措有關。

燭陰對於蘇長安直白倒也並不介懷。

他終於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臉上的神色一正,道:“司馬詡班師回朝了。”

“哦?”蘇長安聞言臉上的神色一變,但這樣的變化轉瞬即逝,下一刻他又恢複了一臉的淡漠,“你們神族什麼時候有心情關心起人族朝廷的事情了?”

燭陰笑了笑,道:“你是我們的盟友,你的敵人自然便是我們的敵人,幫朋友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我們神族從不吝惜這些功夫。”

這話自然是客套話,蘇長安聽得出來,但也不去點破。

神族想要利用他牽製人在人間布下的勢力,甚至想要讓他徹底平複下這個亂世,為神族爭奪道爭取足夠的時間,已讓諸神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對人的複仇。

但蘇長安何嚐不是在利用神族呢?

他偏安江東之地,敵人們家大業大,他同樣需要神族帶來的情報,以及各種益處去對抗那些敵人。

二者相互利用,卻又心照不宣。

“那這和我有何幹係?”蘇長安又問道。

“縱觀司馬詡這一生,他可以是你們人族朝廷如今這般模樣的幕後黑手,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耗盡魏朝的國運,破開門。”

“前麵的每一步他都走得很對,但最後一步,隻要他將朝廷的軍隊盡數耗盡在對蠻或者對蜀地的戰場上,魏朝便失了立足的根基,那被覆滅也就隻是時間問題。你覺得到了這個時候,他有必要班師回朝嗎?”燭陰反問道。

蘇長安討厭這樣賣關子的聊方式,所以他並沒有順著燭陰的話猜測的意思,反而是直截了當的問道:“那是為何?”

燭陰對於蘇長安這樣並不友好的聊方式倒也並不在意,他笑了笑,黑白分明的雙眸中忽的閃過一道神光。

“王朝氣運,江山社稷盛五分,民心運盛三分,剩餘二分落於帝王之手。”

“帝明,則氣運不落,社稷崩塌,但國運仍在。如今江山社稷盡毀,五分氣運去了四分,民心不存,這三分已無,但帝星仍明,所以大魏氣運難斷。”

“因此司馬詡歸朝,恐怕其一所指便是斷了這最後幾分魏朝的國運,此運一落,魏朝便岌岌可危。屆時道衰微,門必然大開,而人們也必將帶著邪神降臨人世。”

道最後,燭陰的聲線漸漸變得陰森了起來。

可見對於邪神的可怕,即使是這位真神也不得不畏懼三分。

“你是司馬詡是要去殺皇帝?”蘇長安皺了皺眉頭,夏侯昊玉假死之後,佑安帝繼位,而西江城破時,在位不到兩年的佑安帝便在太和殿上自縊殉國,如今魏朝名義上的皇帝是那位年紀不過十七八歲的夏侯明。

蘇長安知曉的是,無論是人還是司馬詡所想要毀壞的國運便是這魏朝國運,人族作為這方地最富饒也是最遼闊土地的擁有著,興衰之事便關係著道的強弱。

想要打破人們的算計,最好的辦法便是平定亂世,中興人族王朝。

可是司馬詡想要殺皇帝,無論這皇帝是否還有實權,但他畢竟是人族名義的帝王,他一死,下便徹底亂了,解釋群龍無,又有蠻軍作亂,各方勢力必定紛紛舉旗,下便再無寧日,而這些無異便落了人們的算計。

所以,無論怎麼看,皇帝都不能死。

但江東與長安數千裏之遙,就是蘇長安有心營救也是鞭長莫及。

因此他看向了燭陰,他相信若是這一切已成定局,燭陰便不會這般輕鬆坐在他的麵前與他這麼多無關緊要的話。畢竟道人,恐怕神族們比自己更要著急。

似乎也是看出了蘇長安的心思,燭陰不可置否的笑了笑,道:“若是皇帝那麼容易殺,以司馬詡的手段恐怕早已殺了,然後再隨意找一個替身,豈不美哉?魏朝國運未壞之前,帝皇身負紫薇星護佑,其實尋常人殺得了的?待到魏朝氣數十去七八,紫微星的護佑之力不足時,他方才能動手。當然,也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