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善待自己(2 / 3)

體貼、關愛的善行,可能拯救傷痛者的心靈。不恰當的善舉,可能傷及傷痛者的主命。

當你遠離故鄉、遠離親人,而得到陌生的路人幫助時,那感覺是很美好、很溫暖的。

當你有了問題,得到他人的解答;當你有了困難,得到他人的幫助;當孩子迷了路,你引領他回到家;當老人跌倒了,你趨身扶起他……

在人生的經曆中,你一定有過別人給你幫助後的感激,也一定感受過助人之後的喜悅。

隨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快樂會伴隨你左右。

幫助人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你我隨時都能付出的善行!三個臭皮匠,能抵上一個諸葛亮;十個小善,就能聚成一個大功德。幫助人的同時,你也能得到他人的幫助。

一名老婦人經常到後山腰打掃香火無幾的土地廟,並供奉食物和水。一天台風來臨,村子裏鬧水災,村人無處可逃可躲。她則帶著一家七口到上地廟躲避了災難。平日的小善行,竟讓她一家人躲過一劫。

一位車行老板出於善心,每天攙扶一位行動遲緩的老先生過街。如此持續了半年,直到老先生不再出現在十字路口。不想數日後,老先生被小女兒攙扶著,到車行道謝。原來,這半年來老先生之所以天天過街,是為了到街對麵的醫院照顧生病的小女兒,幸好有他天天幫助。此後,老先生成了他的老嶽父。他因為助人,也使自己有了美滿的婚姻。

不要總是說:等我有錢了,我才能樂善好施。其實現在你就行!可別低估或漠視了自己行善的能力。因為,沒有很多錢同樣也能行善。

不隻是是說:等我有錢了,我才能樂善好施!其實現在你就行!可別低估或漠視了自己行善的能力。因為沒有很多錢,同樣也能行善。

教室裏,林同學對王同學說:“我剛幫了你一個大忙,你還沒謝我呢!”“謝謝你喔!你真是我的救星,我的恩人!”王同學趕緊補上感謝。

這是一般人的觀念:幫助了別人,理應得到感謝!然而實際不該如此。有心行善,有意積德,還得有對象。因而,受你幫助的人,反倒是你的恩人,你該感恩於他,感恩他讓你有良機行善,感恩他讓你有良緣積德。

李先生與何先生是同事,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由於何先生腿有殘疾,所以每天都是李先生背著何先生穿過兩條街,去公司上班。這情景無意中被總經理瞧見了。總經理觀察了一段時間,斷定李先生真是熱心人,從工作出發便提升了他的職位。李先生由小業務員升為業務主任。

如此的話,是何先生該感謝李先生呢?還是李先生該感謝何先生Y施與受,原本就是互動的,分不清誰幫助了誰,誰得到了好處。

兩部摩托車在街角擦撞,騎士都跌下車受了傷。甲騎士雖是被撞者,但因傷勢較輕,便攙著乙騎士到妹妹任職的診所上藥,沒想到竟因此促成了當護土的妹妹的姻緣,撞傷他的騎士成了他的妹夫。

其實,施者。受者誰該獲得感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施者不恃強,受者不矯揉,雙方都是發自內心地感恩於對方。

施者。受者的處境及地位並無絕對,因時因地常會轉換。很難說,哪天施者不會成了受者,受者不會成了施者。因而,施、受的時候,不應有強弱貴賤的心態,而應是有情人心意的互動。

有施有受,才能構成善的循環。

施者、受者誰該獲得感思並不重要。重嬰的是,施者不恃強,受者不矯揉,雙方都是發自中心地感恩於對方。

三、遠離困擾快樂無限

我們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些人一生的追求,就為這個;甚至,困此而生,為此而死。其實,不必在意別人的評價,也更不必因別人的評價而死。凡事不放在心上,就成了。

不妨回想:上個月曾令你懊惱的事情,不是過去了嘛;上個星期莫名生出的抑鬱,不是消散了嘛;前天突發的倒黴事,不是解決了嘛。壞事情總會過去!你要隨時提醒自己,避免讓惡情緒、壞事情有連鎖效應,持續影響你,傷害你。

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曆:

早上跨出門沒走幾步,就踩到狗屎;急於清理鞋底狗屎的當兒,不慎跌了跤,弄髒了褲子;趕快跑回家換褲子,再出門,竟把鑰匙落在房裏了;眼看時間來不及了,快步跑到車站,公共汽車卻已經開走。

結果,你因為沒搭上公共汽車遲到了,挨了老板罵;上午因為挨了老板罵心情不佳,中午吃不下飯;下班時因為中餐沒吃饑腸轆轆,以僅剩的氣力擠上公共汽車回到家,卻因為鑰匙沒帶而進不了門。

當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它就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千萬別讓它衍生出一大堆不愉快的事情。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假緣於外力,不該怪你;但其後衍生的一大堆不愉快的事情,就全是你自己作祟的結果了。

不少事業或股票投資人就是被這種連鎖效應拖垮的,致使妻離子散,最後竟連自己也賠上了。

絲毫都不用懷疑,壞事情總會過去2它一定會過去!

當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它就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千萬別讓它衍主一堆不愉快的事清。絲毫都不用懷疑,它總會過去!

小寶寶和心胸很開闊的老人有十分相似的地方。這相似點,即是他們什麼也不擔憂。

其實,在你出生後的一段時間,你也是無憂的。你有的隻是高興、好奇、驚訝……因為那時你隻是一個寶寶,又怎會有成年人才會有的憂慮呢7

隻是後來你變得有憂慮之心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金錢、健康、家庭……都成為你最憂心的事。你又是從哪兒學會擔憂的呢2隻因為你的父母擔心錢,就教會了你擔心錢嗎?這擔心有沒有為他們或你帶來更多的錢?思考一下你的這種憂慮,最好把它丟出窗外,像潑掉洗碗水一樣。

你為家裏某個人憂慮?請想一想,這憂慮對他們或對你,有沒有真正的幫助7憂慮有用嗎?

你憂慮戰爭、疾病、貧窮或天災?這除了使你不舒服又不快樂以外,還能有什麼用呢?

你憂慮某件事會發生,或者,憂慮它不發生。你的擔憂對終於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事有絲毫作用嗎?

請注意,這不是要你舉起雙手放棄。而是說,你應該以“盡人事,隨天意”的心態看待憂慮,對一些事有辦法對付,就去做。

請丟掉憂慮,這是人生的快樂之道。

丟掉憂慮,是快樂之道。本著“盡人事,隨天意” 的心態去對詩憂愁,你會發現你年輕了,心胸開周了。

有多少次,你生活裏突然發生了某種事情或某種變化,你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完全不對一認為不公平、極為痛苦甚至使你希望的快樂脫了軌?上班時出錯,身體某個地方出問題……總之,是一件“確確實實”不對勁的事,你“確確實實”希望它消失,讓你安寧。

你留意過沒有,有多少次你發現,這件你當時覺得“錯”得那般離譜的事對你的人生其實曾有非常強大而積極的衝擊?就說失業吧。失業一你一定會認為是毀了你的一件事一其實它不能導致你重新評估你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導致你獲得使你比從前快樂的新職業。一個關係裏生了疙瘩,起初看來既難看又不必要,其實則揭露了一些重要問題,使你對自己與另外那個人有了更深刻。更值得的關係。或者,一場疾病,當時你似乎末日臨頭,其實卻引發你反省你的生活、改變你的生活而轉人更平和。更健康、更安詳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