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B.皮特金有一次在好萊塢時,一位年輕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項大膽的建設性方案。在場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它顯然值得考慮,不過他們可以從容考慮,然後討論,最後再決定如何去做。但是,當其他人正在琢磨這個方案時,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電話並立即開始向華爾街拍電報,以電文熱烈地陳述了這個方案。當然,拍這麼長的電報花費不菲,但它轉達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1000萬美元的電影投資立項就因為這個電文而拍板簽約。假如他們拖延行動,這項方案極可能就在他們小心翼翼的漫談中自動流產——至少會失去它最初的光澤。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諸行動了。
很多人羨慕皮特金辦事如此簡明,然而事實是,他之所以辦事簡明,就是因為他在長期訓練中養成了“馬上行動”的習慣。
世間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萬事俱備”隻不過是“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詞。一旦延遲,愚蠢地去滿足“萬事俱備”這一先行條件,不但辛苦加倍,還會使靈感失去應有的樂趣。以周密的思考來掩飾自己的不行動,甚至比一時衝動還要錯誤。
很多時候,你若立即進入工作的主題,將會驚訝地發現,如果拿浪費在“萬事俱備”上的時間和潛力處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綽綽有餘。而且,許多事情你若立即動手去做,就會感到快樂、有趣,加大成功的概率。
在行動中提升執行力是獲取成功鐵的法則,如果你想成為成功人士中的一員,就一定要提升執行力,在實際行動中把工作做出色,以此證實自己。
三分戰略,七分執行
相對於戰略的製定而言,戰略的執行(表現為公司的執行方案)才是企業勝負的關鍵。美國《財富》雜誌在調查中發現:“多數情況下,估計為70%,企業問題並不是因為戰略本身不好,而是因為戰略執行得不好。”當前我國就有不少企業熱衷於談戰略、講改革,對具體的實施方案卻閉口不談,或者讓貫徹成為一種口號式的鼓動,雷聲大雨點小,一陣風就過去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付諸實踐,何來成果?
東北有家大型國有企業,因為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後來被日本一家財團收購。廠裏的人都在翹首盼望能帶來什麼先進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對方隻派了幾個人來,除了財務、管理、技術等要害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換成了對方的人外,其他的根本沒動。戰略沒變、製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也沒變。日方就有一個要求:把先前製定的戰略和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怎麼樣?不到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了。日本人的絕招到底是什麼?是執行,化口號為行動,變戰略為戰術。
這家國企的例子就說明了企業的成敗是“三分戰略,七分執行”。戰術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光講戰略不落實,隻會導致企業的最終慘敗。
相反,家喻戶曉的便利店7-11就是一個實幹派的典型。7-11的定位是為居民提供方便的便民店,它的戰略目標是通過營銷學裏的4C概念實現的(4C代表Customer ——顧客的欲求需要、Cost ——顧客滿意的總成本、Convenience ——顧客購買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 ——溝通),務實貫穿於整個4C戰術的落實中。7-11店通過精選的產品線組合(主要麵向早出晚歸的高收入人群,銷售暢銷名牌日常用品)、便利的地點(集中式開店,撒豆成兵,迅速實現規模效益)、彈性的時間(24小時營業)、差異化服務(包括送貨上門“宅急便”、衝洗相片、代收水電費、代售郵票、音樂會票、飛機票、溫泉券、代辦旅遊事務等)和多樣化的付款方式,務實地傳達了4C 的完整理念,實現了比大型超市更高的立意、更精細的服務和更高的單品利潤,最終穩居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