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5章 無雙聖手織錦繡(3 / 3)

朝廷與葉暢本人,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那塊大陸的探尋,葉暢更是懸賞百萬貫,獎勵能夠順利抵達那塊大陸、尋找到安全航線的人。這個懸賞,自十年前就掛了出來,因為有朝廷為其背書,唯有最愚蠢的騙子才敢去編造謊言試圖騙賞,更多的是被這百萬貫懸賞和新航路發現後可以預見的巨額利益所打動的商人們,他們紛紛買船雇人,開始尋找那東方之地。

李白曾聽劉晏笑著點評說,衛王那一百萬貫懸賞未曾發出去,而旅順船場從這些商人手中接到的造船單子的利潤,就已經超過一百萬貫了。

這個懸賞並非提出一次後就被人淡望,此後,葉暢屢屢在公開場合重複這個懸賞,其金額也從一百萬貫提升到後來的三百萬貫。而玉米、土豆大行於世的實例,也讓大唐有識之士意識到,如果還能找到與之相當的農作物,能夠給大唐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故此沒有誰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之舉。

最初向東航行在失敗之後,這些商人們開始研究別的道路,特別是研究已故的王元寶他的船隊的航路。既然沒有辦法重複他們東去之途,那麼想法子從他們的返回之途尋找答案,亦是一個方法。於是,從乾元五年開始,一係列重要的航海成就,便開始湧現出來,先是一支由三艘海船組成的船隊南下,雖然他們沒有能夠繼續東行,可是卻帶來了南洋盛產香料、名貴木料和象牙犀角等物品,船主大發其財。然後,從南洋諸島往東,往南,一座座島嶼被發現,乾元七年,王啟年的船隊在南洋再往南發現了一處陸地,在花費一個多月時間也未能繞其一周後,他們判斷這處陸地不是島嶼,而是大陸,王啟年便得到了這塊大陸的命名權。他用了自己名字之中的“啟”字為之命名,稱其為南啟洲。乾元十年,終於有一支船隊從南洋群島最東端出發,借助洋流與西風,在航行了四十天後橫渡大洋,抵達了葉暢懸賞之地。

船隊返回時,帶來了當地土人,甚至還帶來了當初王元寶船了的一個遺留下的水員。葉暢如其所諾,在船主抵達長安當日,便簽發了三百萬貫的賞額,而船主毫不猶豫將其中的兩百萬貫用於預定新船——據說他在那新陸之上,發現了埋藏極淺的金礦!

在確認了那條航線之後,葉暢便開始籌備一支由朝廷組織的考察隊,名義上是去宣聲國威、通商獲利,實際上則是去做物產初步調查,將其中可能對大唐有用的一些物產或引進或買來。這一支考察隊的首領,乃是陸羽——當初的小小茶鋪夥計,如今成為大唐有數的博物學家,走南闖北近二十年,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博物知識。

比起杜甫一行,陸羽他們所行更讓人擔憂一些,故此葉暢先給他們送行,然後才來送杜甫。

眼見著杜甫等人都登上列車,從車窗裏伸出頭來,向著送行的官員、親屬揮手話別,葉暢突然間心裏有些失落。

“這火車當真是好東西,雖然已經問世十年,我仍然覺得有如夢幻一般啊……”李白在他身邊道:“十年二千裏鐵軌……嘖嘖,如今去北海,隻需要三五日時間就可以了!”

此時的火車,與後世火車相比,載重輕,自重也輕,故此其軌道鋪設更為容易,僅僅十年時間,在原先轍軌的基礎之上,鐵軌就從長安鋪到了北海。

“是啊,哈哈,我看太白兄你身體尚好,這幾年正可以乘火車多走走。”葉暢收住自己心裏的那一絲失落,轉過臉來,看著這位了不起的詩人:“然後回京好生休養,咱們爭取都多活幾年,看看這個世界,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

“若是達夫他們還活著,那就好了……”李白悠悠望著遠處,火車已經開動,他感慨了一聲。

他心裏有種感覺,葉暢,就是火車的機車頭,大唐就是火車的車廂。

這車頭,會將車廂拉到哪裏去?

無論拉到哪裏,那也一定是一個即使他用詩歌,亦無法描繪出來的盛世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