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陳宜中的喜悅(2 / 2)

這三個月來了,陳宜中過得並不開心。

他雖然貴為左丞相,名義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收到了太多的掣肘,朝廷裏麵皇太後楊淑妃垂簾聽政,她對自己的哥哥楊亮節言聽計從,而楊亮節總是想方設法想要排擠這位臨陣脫逃的丞相。

軍事方麵,樞密副使張世傑對陳宜中的一些想法也是反對的多,讚成的少。

關鍵是陳宜中自己也是為星夜出奔的事情有些抬不起頭來,他沒回去上朝總是覺得有無數人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梁骨暗地裏罵他,罵他沒骨氣,是個逃兵。

陳宜中母親楊老夫人的屍體也隨張世傑的戰船到了福安府,趙昰和楊淑妃峰楊老夫人為一品誥命夫人,按朝中重要大臣夫人的規格給予了厚葬,葬禮那天,趙昰和楊淑妃親自到楊老夫人的靈堂拜祭,並且特準陳宜中和陳炎不需要為楊老夫人守喪三年。

陳宜中雖然對張世傑挾屍要求自己隨行的做法很不滿意,但是他看到楊老夫人的遺書後,知道是楊老夫人自己的意願,也不敢多說什麼,他見趙昰和楊淑妃如此隆重的厚葬自己的母親,連自己那隻當過蕞爾小吏的父親也被追封為一等安國公,這聖眷隆恩讓他感動了好些日子,再加上自己的獨子陳炎又鐵了心要我趙宋朝廷出生入死,陳宜中不由得慢慢的藏起自己本來要退隱江湖的念頭,決定一心一意踏踏實實為這在風雨飄搖中成立的小朝廷做事。

陳宜中輕輕咬了一口楊淑妃派人送來的潮式月餅,心裏暗暗思忖道:“既然上天一定要把自己的命運和趙宋捆綁在一起,那自己也隻能為這暴風驟雨中的小朝廷殫盡竭慮,鞠躬盡瘁了。”

想到陳炎,陳宜中也會想到趙旻,他對這個未來的兒媳婦非常有好感,特別是他聽說趙旻竟然冒險去了揚州城尋找陳炎,這份“同生死共患難”的決心更是讓陳宜中對趙旻另眼相待。

這次陳宜中聽說陳炎和趙旻一道從揚州回來,心裏比這手中的月餅的餡心還要甜。

他看過了李庭芝派人向趙昰送來的奏報,李庭芝在上麵沒有直呼陳炎的名字,而是稱呼陳炎為“炎帥”,並且文字中有很大一塊篇幅寫了陳炎在揚州城如何三番五次擊敗阿術的蒙古勁旅,最後連阿術的主力大軍也幾乎被消滅殆盡。

這份奏報是趙昰親手遞給陳宜中的,陳宜中能看到趙昰眼睛中流露出來的那份興奮和喜悅,他知道陳炎對趙昰有救命之恩,而九歲的趙昰似乎很是記恩,進來朝中議事,一直對陳炎念念不忘。

想著、想著,陳宜中一掃前些日子被張世傑、蘇劉義等人擠兌時的不痛快,臉上露出了興奮喜悅的表情,他伸手推開了屋子東麵的窗戶,仿佛看見了陳炎已經笑盈盈地和趙旻一起站在了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