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夫人聽到火藥的事情,心裏甚是稀奇,拉著陳炎問這問那。
陳炎也是有問必答,耐心的向楊老夫人介紹了火藥的特點,效用,說到興奮處差點就要把那火藥爆炸的化學、物理原理也說了。
那楊老夫人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隻是一個勁兒的在點頭,還問陳炎每種火器的外形,能不能隻傷手腳,不傷人命。
陳宜中在一旁聽了,卻是半信半疑。他自己以前曾經粗略翻閱過《武經總要》,卻沒有看過陳炎所描述的那些東西,也沒有陳炎說的那樣詳細,就問道:“炎兒還看過什麼典籍,對火藥竟是如此精通?”
陳炎也覺得自己說多了些,這幾天也不知怎麼回事,隻要一提起火藥,自己就情緒特別亢奮,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嘴上也有說不完的話,急著想把自己知道的那些火藥知識全部告訴身邊的每一位人。
他見陳宜中起了疑心,急忙起身,低頭答道:“孩兒以前閱書時曾讀過,靖康元年時,守衛汴京的李綱丞相就是用霹靂火炮殺退金兵的。去年,傳言襄樊兩城接連陷落,就是因為元兵製作了一種先進的攻城火器回回炮。傳言那回回炮發射出去,震天動地,攝人魂魄,使得我大宋守城將士個個心膽破碎,當時的襄陽知府呂文煥雖已守城六年,卻迫於那火炮的威力無奈出城投降。孩兒心想,現在想要克敵製勝,必須造出比那震天炮威力更大的火器來,所以平素對火藥格外注意,去年在臨安遇到幾位健康城火藥作流落過來的的老工匠,向他們求教了火器和火藥的製作方法,幸蒙他們傾囊相授,所以對火藥之事略懂皮毛。”
陳宜中沉吟了片刻,覺得陳炎說的似乎在理,就點點頭道:“難得炎兒如此關心國事,可惜這世態紛攘,不然以炎兒的聰慧,潛心苦讀,將來成就必定會超過阿大!”
陳炎猛地抬頭,注視著陳宜中問道:“阿大覺得這世道,還有我三尺書桌安放之處?”
陳宜中聽罷,眉毛一揚,驚道:“炎兒你不會是想棄文從武吧?你真要想棄文從武?”
這宋朝時候抑武揚文,文人常常直接淩架於武人之上,部隊掌握兵權的也往往是文官,而且武將的晉升空間窄、渠道少。文官序列的陳宜中現在已經是朝中的一品大員了,而他的胞弟陳自中身在武官序列,雖已曆練了多年,到現在卻還隻是個六品的昭武校尉。
宋朝的很多文人,潛意識裏瞧不起武人,陳宜中身處文官圈裏,自是沾染這種習氣,難免也有些瞧不起武官,這也是他身為樞密使,卻不能和宋朝的殿前禁軍幾位軍官處好關係的原因之一,重文輕武的他那裏會容得自己的兒子要棄文從武。
陳炎知道陳宜中重文輕武的心理,但是在這亂世,不仗劍天涯怎能實現自己改變命運,扭轉乾坤的理想,他連忙答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崇文還需重武,身處這亂世之中,危難之際,炎兒想成為一名文武兩全之人。”
“對,要文武兩全,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漢子。宜中呀,以前為娘老是認為你阿大太過粗蠻,現在才知道你的軟弱。孫兒說的很好,文武雙修,不可偏廢!宜中,你過來扶娘起來……”楊老夫人越說越激動,越說聲音越響,掙紮的要站起身來。
陳宜中和陳炎急忙上前,左右扶起楊老夫人,隻見楊老夫人艱難的移動步子向著南邊靠窗的一個大木箱走去,到了木箱旁,陳炎急忙幫助楊老夫人打開了木箱,隻見木箱裏裝著很多書籍器物,那些筆墨紙硯一看就知道是陳宜中少時用過的。
陳宜中沒想到楊老夫人還會保存這些自己少時用過的器物,看到這些熟悉又陌生的書籍和器物,回憶起童年母親在父親的反對和訓斥聲中,默默支持自己寒窗苦讀的情景,兩個眼眶一瞬間變得紅紅的。
楊老夫人撥開那些書籍和器物,隻見木箱底下放著一個狹長的檀木匣子。陳宜中想俯下身子去取那個檀木匣子,卻被楊老夫人示意製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