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裏的養生奧秘
生活
作者:黃金昶
最近,反手摸肚臍成了網上流行的身材測試法。
可專家卻說,肚臍千萬不能經常摸,這是為什麼呢?
★肚臍養生,長壽的秘密
專家說,當我們反手摸肚臍時,往往會很用力地摸,甚至會情不自禁地摳肚臍。肚臍裏有很多細菌,如果把它摳破了,很容易會感染。事實上,肚臍的作用不是衡量胖瘦,而是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比如,我們小時候睡覺時,老人都要求我們蓋上肚子,怕我們受涼拉肚子。那為什麼不蓋上肚臍,就會受涼拉肚子呢?這是因為,當我們清醒時,陽氣固於體表防護,不讓外界侵犯;而睡覺時,陽氣進入體內,體表的陽氣就不夠,防禦功能比較弱,寒邪和濕邪可能會通過肚臍進入體內,引發腹瀉、嘔吐。
肚臍是我們與母體斷開後留下的“疤痕”,但是中醫認為,肚臍是身體上非常重要的穴位—神闕穴,它是生命的根本,肚臍內通五髒六腑。溫養肚臍可以養元氣、固腎氣。先秦時期的彭祖就是利用蒸臍法養生,以長壽著稱。後來曆朝曆代的人都推崇彭祖,說他是養生的鼻祖。明朝的嶽甫嘉研究出了一個方子:把五靈脂、川斷、兩頭尖、乳香、沒藥、青鹽、麝香研成細麵,放到肚臍裏用艾灸熏。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元氣不足,比如男子下元虛損、遺精腰軟、中年無子;女子月信不調、赤白帶下、宮寒等。藥王孫思邈也特別注重艾灸,經常用艾灸熏肚臍,一直活到102歲。
遵循古人肚臍養生的經驗,專家教給我們一個更加簡單實用的方法。用右手拿著一根無煙艾條,垂直對準肚臍熏,艾條一定要距離穴位2~3厘米;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輕按穴位的兩側。肚臍對溫度的感知沒有身體其他部位那麼敏感,手指可以感知溫度,避免燙傷。如果治療便秘,建議每天在肚臍熏艾10分鍾;治療腹瀉,每天在肚臍熏艾半個小時。
★治療胃腎有奇效
肚臍的上麵是脾胃,下麵是腎,所以,還可以通過肚臍來治療脾胃和腎的毛病。治療胃病時,可以先熏中脘穴5~10分鍾,再熏神闕穴(肚臍)10~20分鍾。怎麼找中脘穴呢?人體兩個肋骨之間有一個穴叫劍突,像劍似的帶尖,劍突和肚臍的正中間就是中脘穴。如果有時間的話,每天都這麼艾灸,就會覺得脾胃很舒服。
腎虛在腫瘤科很常見,患者做完多次化療之後會怕冷,而且反複感染,這是元氣不足的明顯症狀。通過在患者的肚臍裏放藥之後艾灸,很快,他的白細胞上來了,也不怕冷了。陽氣補上來,各個髒腑的功能也恢複了。適合放入肚臍裏的補腎藥方是:當歸、血竭、附片、幹薑、肉桂、冰片適量。把它們研磨成細末填滿肚臍,用臍貼蓋上,再用艾灸熏,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藥物吸收。每天要貼24小時。換藥時,需要用淡鹽水把肚臍裏原有的藥物清洗幹淨。通過肚臍給藥,藥物可以不經過肝髒,相當於保護了肝髒。另外,肚臍的溫度高,對藥物的吸收效果要比口服更好。
調補腎氣,可以把桂皮和茴香籽磨成粉填滿肚臍,貼上膠布,一天貼一次,一次24小時。桂皮可以補腎陽,促進氣血化生,容易吸收不上火;茴香籽可以暖腎散寒,這兩味藥可以補腎氣,陰虛和陽虛的人都可以貼。需要注意的是:肚臍有破潰不可以貼。還可以揉肚臍:把手搓熱了,沿著肚臍往下順時針地揉,一次揉60下即可。
人們借鑒烏龜的呼吸方法,總結了龜息功。具體做法是:四肢放鬆,意守丹田(丹田在肚臍下三指處),舌抵上顎,慢慢吸氣,把氣一直壓到腹部,讓腹部膨隆。腹部無法再膨隆時,再慢慢把氣呼出。一次呼吸持續10秒左右。烏龜一次呼吸45秒,所以能活500年。我們每天晚上練習龜息功,一天練60次左右,能夠補益元氣,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