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小遊戲,藏著大學問

親子

作者:林浩

簡單實用的親子遊戲,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從寶寶出生起就可以開始了。而孩子的成長也正是在有趣的遊戲中完成的。

大蘋果丁剛滿一個月的時候,我就從網上買了一本嬰兒遊戲書,書中介紹的都是一些很簡單但很實用的遊戲,非常強調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也正是因為這本書,我們在生活中很注重與大蘋果丁的互動。

他7個多月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陪他玩積木。一邊告訴他顏色和形狀,一邊把積木搭得高高的。開始,大蘋果丁不敢用手去碰積木,小手伸過去,快要碰到的時候,就趕快縮回來,好像積木會咬手一樣。看到兒子這麼會保護自己,我們很欣慰,不強迫他去摸積木,隻是一遍遍地再次給他搭。幾次下來,他學會用小手把搭得高高的積木打翻,我們很開心,覺得雖然是在拆,但是對小小的他來講,這麼做一定是想參與到爸爸媽媽中間來一起做遊戲,隻不過他還不會搭,拆便成了他表達參與的一種方式。

洗澡的時候,我們也盡可能地滿足他的快樂。雖然有人教給我們一種很方便很快速地給孩子洗澡的方式,但老公堅持沒有采用,他的理由是洗澡不僅僅是為了洗幹淨身體,更在於讓孩子享受快樂。於是每天晚上的洗澡時間,成了大蘋果丁非常快樂的時間,一個小球、一條小魚,扔在水裏讓他抓,老公還會用瓢舀水,灑出細細的水流來讓大蘋果丁抓,大蘋果丁則不厭其煩地做著抓水的遊戲。在他專注地玩一種遊戲的時候,我們也盡可能不打擾他。一來,趁這個時間偷個懶休息一下,二來,也有意地訓練他的注意力。

當然,隨著大蘋果丁活動能力的增強,他也開始抓一些他不該抓的東西。比如我睡覺時,眼鏡放在床頭上,他一看到,就要去抓。有一天,他正在爬行毯上玩耍,一眼瞄到我把眼鏡放到了床上,便興奮地越過阻擋他的枕頭,過來抓眼鏡。他先是抓著床沿使勁兒站起來,由於剛學站,晃悠了半天,才找到重心。剛站穩點,又試圖將一條小腿兒抬起來,想往床上爬。他不知道床的高度是他現在的能力無法逾越的。終於,幾次嚐試之後,他狠狠地摔到了地上,“哇”地一聲大哭起來。不過,讓我很感動的是,他一邊哭著,一邊繼續站起來,繼續翹起小腿兒想爬上床,小胳膊則探向前去,想要抓到眼鏡……要在平時,我是不大願意他玩我的眼鏡的。但這一次,我覺得應該讓他摸一摸,因為小小的他,為了這個目標,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母親的還是應該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將眼鏡往床邊推了推,大蘋果丁一下子抓到了,淚水未幹的臉上馬上露出了微笑。雖然眼鏡被我很快收回來,但他也沒再哭鬧,小臉兒上有滿足的表情。

這大概算是一次特殊的互動吧,因為有我的陪伴,及時發現了大蘋果丁的夢想,並在他堅持之後幫助他達到,效果大概比對他置之不理好一些。

當然,對於“互動”的方式,我也覺得是需要不斷用心琢磨的,有時候是陪他玩兒,有時候是鼓勵幫助,有時候則需要動動腦子。比如,大蘋果丁很喜歡揪我的頭發,尤其是我散開頭發睡覺的時候,隻要他在旁邊,總是饒不過我。他月齡小的時候,我不感覺太疼,每次他扯我頭發,我就“嗷嗷”叫,他則“咯咯”笑,挺有意思的。

但近來,他力氣增大,我有點受不了了。有一天晚上,他又扯我頭發,開始我像往常一樣逗他,但後來真的疼了。老公一看,大蘋果丁手裏有好幾根扯下來的頭發,於是,馬上過去製止:“不許扯媽媽頭發,媽媽疼!”一邊說著,一邊把他抱走了。大蘋果丁大哭起來,老公哄了好一陣子才哄好。

後來,對這件事我思考了好一陣子。的確,大蘋果丁扯我頭發是很痛,但之前,我們都是將這視為一種遊戲,他並不知道媽媽“嗷嗷叫”代表疼,他隻是覺得媽媽在與自己做遊戲,而且對於他這個月齡,即便我告訴他我很疼,他也未必能理解,更不要說住手。所以,絕對不能把孩子扯頭發這件事理解成是在“欺負”媽媽,但老公當機立斷地製止,的確是以兒子欺負媽媽為出發點的。其實,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不存在這個問題。

大蘋果丁在玩得正開心的時候,被嚴厲打斷,他為終止了遊戲而生氣,也為莫名其妙地被責令停止而感到委屈。

但問題是,以他現在的力氣,我可能越來越難勝任這個“扯頭發”的遊戲。

怎麼辦?

後來想到如果再發生這類事情,最好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由爸爸拿一個玩具吸引他。其實,小嬰兒是很容易注意力轉移的。等他再大一點的時候,告訴他扯頭發媽媽會疼,不可以扯。

看來,教育真的是體現在這些細碎的事情當中,鼓勵自己,做個有耐心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