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希望是這樣一個哥哥,能買車送給弟弟。”男孩繼續說。
傑克驚愕地看著那男孩,衝口而出地邀請他:“你要不要坐我的車去兜風?”
男孩興高采烈地坐上車,繞了一小段路之後,那孩子眼中充滿興奮地說:“先生,你能不能把車子開到我家門前?”
傑克微笑著,心想這小孩也挺虛榮的,他肯定是要向鄰居炫耀,讓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車子回家。
沒想到傑克這次又猜錯了。“你能不能把車子停在那兩個階梯前?”男孩要求。
男孩跑上了階梯,過了一會兒傑克聽到他回來的聲音,但動作似乎有些緩慢。原來他帶著跛腳的弟弟出來了,他將弟弟安置在台階上,緊緊地抱著他,指著那輛新車。
隻聽那男孩告訴弟弟:“你看,這就是我剛才在樓上告訴你的那輛新車。
這是傑克他哥哥送給他的哦!將來我也會送給你一輛像這樣的車,到那時候你便能去看看那些掛在窗口的聖誕節漂亮飾品了。”
傑克走下車子,將跛腳男孩抱到車子的前座。滿眼閃亮的大男孩也爬上車子,坐在弟弟的旁邊。就這樣,他們三人開始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兜風。
那次的聖誕夜,傑克體會到了“施比受更快樂”的道理。以後,他經常幫助別人,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地去給予。
(佚名)
學會承受苦難
哦,去麵對黑夜、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吧!
已故的布斯·塔金頓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旅途上的任何苦難我都能夠承受,但要除了一樣——失明。那是我根本無法承受的。”
然而,就在他六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當他低頭看地上的地毯時,發現呈現在他眼前的色彩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他已經無法看清花紋的樣式了。
他當即便去找了一位眼科專家,最終卻證實了那個不幸的現實:他的視力正在漸漸衰退,有一隻眼幾乎完全失明了,而另一隻也處在極糟的狀態下。他此生最擔心的一件事終究還是降臨在他身上了。
塔金頓對這種“災難性的打擊”做何反應呢?他是不是認為“我的一生就這麼毀了”呢?不,連他自身都未曾想過他還能夠感到開心,甚至還不失幽默。以前,那些常常浮動在他眼前的“黑斑”令他非常苦惱,正是這些“黑斑”使他無法看清眼前的東西。可是現在,即便那些最大的黑斑在他眼前浮過的時候,他都會幽默地說:“你好啊!黑斑爺爺又來了!不知道今天這麼好的天氣它想到哪裏去!”
命運是否能夠戰勝我們的精神呢?回答是:不能!當塔金頓完全失明之後,他說:“我發現自己能夠接受這一事實,就像別人能夠承受其他事情一樣。哪怕我五種感官都已喪失功能,我知道我還可以生活在自己的思想裏。
因為隻有我們的思想才能夠看清生活,也隻有在思想裏才能生活,不論我們是否清楚這一點。”
為了恢複視力,塔金頓在一年之內共接受了12次手術,使用的是當地生產的麻醉劑!他有沒有為此而擔心呢?沒有,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他必須經曆的,他沒有辦法逃避,唯一能夠減輕痛苦的方法就是勇敢地接受它。他拒絕使用醫院裏的私人病房,而是住在大病房裏,與其他病友住在一起。他用盡一切辦法使病人們感到開心,而當他必須接受幾次手術時——而且他十分清楚自己將接受何種眼科手術——他仍盡力去想自己有多麼幸運。他說:“實在太神奇了!現在的科學已經發展到可以為人類的眼睛這麼脆弱的東西做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