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成功達人懂得多聽妙說,把事辦得順風順水(1)(3 / 3)

很久以前,有個小國的使者來到中國,向皇帝進貢了三個外表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非常漂亮,皇帝看後非常高興。不過,使者向皇帝提出了一道難題:“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於是皇帝將珠寶匠請到宮中,讓其稱重量,看做工,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三個小金人不管從做工,還是重量等方麵來說,都是一模一樣的。”這使皇帝陷入了極度的困惑之中,他心想:究竟該怎麼辦呢?偌大一個國家,不會連這點事都不懂吧?最後,一位年邁的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立即請使者到大殿上,那位大臣胸有成竹地手拿三根稻草,先將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中,稻草從另一邊耳朵中出來了;又插入第二個金人的耳中,稻草直接從嘴巴裏掉了出來;最後,將稻草插入了第三個金人的耳中,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裏,沒有一絲響動。那位大臣隨即說道:“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站在一旁的使者默默無言,暗示答案是正確的。

這則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於世,就應像第三個金人一樣。最有價值的人,並不一定是最會說的那個,而是最善於傾聽的那個。善於表達是一種能力,善於傾聽則更是一種能力,因為相對於表達來說,傾聽是一種更加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上帝創造了人,讓每個人都擁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個鼻孔,但嘴巴卻隻有一張,本意就是讓人多看、多聽、多聞、少說話。隻有做一個會聽話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說話技巧的人。

傾聽,不僅僅是一種尊重,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謙虛謹慎的姿態,更是一門掌握說話技巧的功課。善於傾聽是人們所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因為有效的傾聽能夠幫人捕捉到說話人自己都難以覺察到的新鞋。但人們卻往往會在傾聽中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受到一些情緒狀態的影響等。所以說,了解傾聽的有效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傾聽的重要前提。如果在溝通過程中,一方精神萎靡不振,是不會取得良好傾聽效果的。所以,溝通中務必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

要專心。良好的傾聽,專心是很重要的。在別人講話時,一定要做到專心致誌、聚精會神地聽,對其講的內容保持興趣,絕不分心、走神,要記清楚別人說的要點。若想發表一些議論,最好等到別人將話講完後。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傾聽不是一個被動的動作。一個優秀的聽眾,往往能夠激起談話者的思維和情緒,甚至是創造力,它不僅僅是在用大腦和耳朵吸收並分析講話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仔細觀察對方的表情及肢體語言,並運用自己的語言、表情以及肢體語言積極地回饋給對方一些信息。

達人悟語

說話,就是反映思想而用語言表現自己的意見,即“言為心聲”,因此,在研究說話的技巧之前,務必要多接受別人的話語,多多捕捉一些說話人所透露出來的信息。

先聽後說,找準時機再開口

說話,看似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實際上卻是一門相當有高度、有深度的學問。要想將話說得動聽,說到別人的心坎裏,確實很難。有些人天生性子比較急,常常不加考慮地脫口而出,等到意識到自己說錯話的時候,也已經悔之晚矣;有些人則總是沉默不言,該說話的時候不說,總以為“沉默是金”,結果往往會錯失一些大好良機。

不管以上哪種情況,都是說話者忽視了聽的重要性。一般而言,人與人說話時並不是很直接,總會隱藏一些含義。這就要求我們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耳朵和腦筋同時活動起來,留意對方說話時的內容和語氣,從而了解對方的感受或言外之意。要知道,聽人之言,應審察其中的道理,而不是隻聽表麵的意思。聽過之後,或者在聽的過程中,在根據說話者表達的內容,隨機應變,找準時機說出來。

看來,一個人若要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把握說話的時機尤為重要。不該說話的時候開口說話是急躁,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話是隱瞞,不注重觀察對方的臉色而貿然開口則是閉著眼睛瞎說……這三種情形均是不注重把握說話的時機,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極易犯這些錯誤。